【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读《夜游承天寺寻张怀民》有感

专题: 读书
作者:松子幽人 时间:2021-12-16 16:34:20  阅读:233   网上投稿

    前几日抖音无意刷到苏轼的小文《夜游承天寺寻张怀民》,其随性洒脱自在如此,不得不让人惊艳。近来常常于无聊时默默念诵回味,越觉得超然自在烂漫有趣。今晚值班百无聊赖,便写下一点想法。

    对这篇小文还有印象,是因为中学背诵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记得当时心里还在嘀咕这样的诗有什么好背的。不难理解,少年时所喜爱的尽是诸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霸气、抑或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袅袅情思,谁会对这样平淡无奇的诗文感兴趣呢。然而人生的奇妙就在于此,就如同你突然在某一天开始喜欢吃以前最不爱吃的西红柿跟茄子一样,有些诗文也只能在你人生的某个年纪某个境遇刚好被读懂,或早或晚都不行。就如同人生的某个选择一样,看似阴差阳错一步成谶,实则带有些许宿命的成分。

    少年时喜欢苏轼,是喜欢其才气,喜欢他在赤壁怀古诗以及前后赤壁赋中笔下的那种汪洋恣肆豪气纵横,所以高中时读余秋雨的散文东坡突围以及大学时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触动。而今或挫折或困顿或失意,亲眼目睹年少轻狂志高意满渐归于尘土,又开始无比喜欢苏轼,更多则是被其豁达乐观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苏轼的人生可以说是高开低走,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可是后来一贬再贬辗转余生。有人说,苏轼其实最终都没有脱离作为儒家士子的责任感与对治国平天下建立功名的渴望,晚年诗自题金山画像就是最好的证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中就透露出深深的悲凉与无奈。然而我仍然相信,苏轼在那些不如意的人生里,是永远走向或者说努力走向豁达乐观自在超脱的。“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州好猪肉,价钱贱如泥。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宋史云烟,帝王将相,早已随着时间的长河灰飞烟灭,若世间真有什么是不朽的,怕只有这些给了古往今来无数人宽慰的诗文了吧。

    这篇文章也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这篇文章,于是想到韦应物的一句诗“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在一个秋夜里听到山中松子掉落,于是想起了知己,至于二人有没有见面诗文没有交待。这么看苏轼是更为随性更为幸运的吧,他看到月色入户于是欣然前行,是说走就走随性之至,念无以为乐遂寻张怀民而怀民亦未寝,是谓知己之幸。

    这篇文章能在抖音火爆,或是许多人觉得成年人生活不易所以羡慕如此悠然的苏轼如此知己的张怀民如此闲适的心情吧。我看到有评论说是我们很多人怕是没有一个张怀民可寻,既如此,那就在心里造一个张怀民吧。即使生活鸡零狗碎,心中也要修篱种菊,自得意趣。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