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句话说:“缘不问因果,有些人的遇见只是一场烟花易逝的绚丽;有些人的遇见注定会改变一生的命运;有些人的遇见注定要终其一生来遗憾。”有缘干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缘是人与人之间相识、相知、相爱的桥梁。
有缘便有了爱的基础,缘分让互不相识的男女在爱情的演播室里演绎着一场又一场的风花雪月,延续着王子和公主的爱情童话,把摇篮里的爱情呵护得如花一般芬芳。在缘分初始的爱情里,天永远那么蓝,水永远那么清,他们渴望那份至真至纯的爱情能尽快地开花结果,但世间之事大多却不会尽如人意。
婚姻中没有任何一方可以是救世主,谁也不能救赎发发可危的婚姻,在不和谐的音符已填满双方的心灵和眼睛时,继续修缮亦挽回不了心的疏离,那么放手便是明智的选择。勉强撑起的家没有快乐的支点,幸福也不愿委曲求全地光临。生活中,既然不能做到双方满意,也就不必再让双方痛苦。自己给别人造成的痛苦、难过只是一时,而给自己留下的苦难却是一世。一时只是过程,而一世却是全程,过程会在全程里慢慢蒸发。
给自己一片崭新的天空,对着蓝天粲然一笑,让空气中飘荡起久违的笑声。放爱一条生路,收拾起千疮百孔的心情,找寻下一个幸福出口抑或是解脱之道。人生苦短,实在不必为了稍纵即逝的感情让自己陷入苦海而无法自拔。懂得放手才是重生,虽然缘分已尽,但恨却可以止步。
自从当年释迦牟尼抛弃娇妻富贵入山寻道以来,他
年轻的妻子便被迫毁弃了青春、美貌与爱恋;当这位净
饭王子在山中饿得瘦骨嶙峋,这位孤独的公主也在深宫
中水米难咽;当这位王子饿昏后被牧羊女喂下一勺奶糜,
孤独的王妃也只看在幼子的份上勉强喝下了一口饭汤;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久坐开悟之后,当释迦牟尼佛广
度众生万人敬仰威仪赫赫之时,那位落寞的妇人却越发
落寞,并且已显苍老。
此时,他回来普度本国的众生。净饭老王与众王子
王孙率百姓虔敬出迎,唯有她一人独坐楼中。
弟子报告说:“她不想见您。”
佛说:“好吧,我去寻她。”他上楼来,掩门,室中
只剩下二人对坐。
她一言不发。这一生付诸东流的青春化作点点滴滴
的心头之恨,濡透身心……
佛轻轻地说:“我知道你在恨我。但是你来看——”
他用掌心展现出她前生的记忆,展开他们的前生之缘。
佛前生修炼时是一个童子,他以全身心的虔敬向燃
灯古佛献了一朵莲花。燃灯古佛微笑颔首:“你注定在来
生得道。”
这时一位小女孩走来跪于佛前:“佛啊,我以生生世
世的佛性,求您让我与他在来生一同得度!”
燃灯佛说:“他在来生注定要四处传法。你将以一生
的孤苦为代价,你愿意吗?”
“我愿意!”
“你将毁弃你一生的青春。”
“我愿意!”小女孩笃定地回答。
“你的大半生都将被一份情之伤痛咬啮,直至等到他
的救度。”
“我愿意!愿意!愿意!”小女孩一次比一次的肯定。
于是,才有了她这一生的伤痛。
爱与恨,对于修道之人来说都是情的羁绊,倘若看不透、放不下,不但双方徒受感情纠缠,而且于人于己毫无裨益。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爱恨一念间,淡然得自在。人生只因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就注定了彼此的一生,或恨或爱或漠然。也许爱得最久的,恨也最长;恨得最深的,爱也更深切。爱与恨的交织,是人如梦的一生。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何必在意太多。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自然而然留在身边的才是最真、最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