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看张世英的《哲学导论》,文中批判并吸收了东西方的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内容,并提出一个“万有相通”的概念。
其中提到的人物不胜枚举:老子,庄子,王阳明,康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叶燮,刘勰,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等诸多人物。这些人物能出现说明在某些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作等身。要把他们的书籍看上一遍,甚至不止一遍,最后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费的时间精力一定特别巨大,还不一定能成功。
不管做什么事情,前期的积累都是特别重要的,除非你是天才。
张爱玲二十余岁就声名远扬,她的《倾城之恋》《色戒》等著作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由一个年少成名的作家提出“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的说服力是巨大的。但是写小说更需要天赋,不管你承不承认,有些人就是比你聪明。所以“出名要趁早”对我这样的普通人已经是不可能了。
张爱玲在青年时期写了很多著名的作品,以后的岁月却少有作品现世。有人说是她后来的婚姻太过坎坷,还有离开自己文化的土壤中国去了美国导致的,我无法判断。
无意贬低张爱玲,她在年少时的作品已经足够让她在民国文学家中占有一定地位,很多人都达不到她的成就。
我只是想说,年少不能出名也没有关系,毕竟对普通人而言积累太过重要,可能成长时间更长。只要坚持不断学习,总有放光彩的一天。即使不能也没有关系,生命最重要的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