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早晨。
等我醒来,耳朵已经在看手机,他忽然对我说:“你如果要写作的话,我觉得你还是要去体验生活,去书店做店员,去星巴克做服务生,不是为了赚钱,你去感受一下。”
之前我是说过我想去家门口的书店做店员,他没同意,觉得能靠脑力的为什么要去拼体力。
我只是觉得去书店呀花店呀咖啡店呀,就像是个美好的愿望,虽然也知道是去做服务生的,但是让我摆摆书,剪剪花,磨磨咖啡,感觉就像是在生活哎。(请原谅我的理想主义哈)
但是他早上忽然这么说,让我一阵迷惑。
我第一个反应是,我昨天写了什么文章,他是不是一早看了我昨天写的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对着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对自己的文章不够自信。因为得不到反馈,所以其实不知道自己写的怎么样,生动吗?真实吗?有趣吗?读者是什么感受?
人真的是通过外在的反馈才能认识自己吗,包括认识自己的作品。还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呢?如果没有读者没有反馈,难道没有人是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活得怎么样,写得怎么样吗?
追问耳朵之后,他回答,多一种体验会多一个视角多一份感触,对写作有帮助。原来如此~
我想起上半年看的一本书,叫《我在挪威做木匠》,书的内容如名字,一个挪威的木匠将他接的一个阁楼改造的项目,按工程进度细致地记录下来。我看到有书评说,就是一个木匠的流水账,但是我却看得津津有味。
因为喜欢看到一个不同的职业,细细品味木匠会碰到的事,对不一样的生活充满了兴趣。别人琐碎的唠叨,准备几*几的木板,如何移横梁,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涉及。
作者还传递了很多生存哲学。比如他在接单评估报价时,不只是考虑具体施工要做的事,现实让他不得不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客户的心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知道何时告诉客户额外的费用,体察详细了解客户究竟要什么。欣赏作者的幽默和通透,还有那份工作的细致和做人的正直。
但是通过阅读,我有了那份体验,任何一份工作或许都有辛苦心酸,但总归有意思的方面,让人好奇想一探究竟。
如果可以,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如果不行那就去读书,没办法亲身经历,书可以弥补。以前总看工具书、励志书、专业书,太功利了,现在喜欢看杂书,什么都拿来看。
看别人的日子如何缓缓地走,我在时光里漫步,停停走走,有一点懒,有一点悠闲。
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出书,让别人体验下我的生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