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消费的?是凭着一时的头脑发热,还是始终保持冷静?购物时,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产品所吸引,小到连眼睛都不眨就买下的小饰品,大到需要考虑再三的较为昂贵的物品。这些商品都具有情感或审美元素,我们被产品的诱人外表所吸引,但同时也会根据产品性能和质量来进行理性决策。
但非理性消费一族,特别是女性,则彻底颠覆了营销专家所预测的那些购物模式,有时她们周密地计划着购物的开销,却往往买回不少自己喜欢却并不适用,甚至是并不真正喜欢、需要的商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弊端。
据调查,非理性消费的女性占女性消费支出的20%,受打折影响而购买了不需要或不打算买的东西的女性比例达到56%。在女性群体中,传达的打折信息相对较多,女性一般
在得知哪家店打折多时就会马上赶到。较男性而言,女性这种因受到促销及广告影响而发生冲动消费的情形更为普遍。青年女性中有55.5%的人因为受到朋友影响而购买或消费了本不打算或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一个面对同伴热心捧场、百般赞扬的女性很难保持理智。因为女性受影响受感染的弹性较大,容易产生群体交互和从众心理,从而引发感染性消费。这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都是受病态消费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人们要做到理性消费,必须要走出这个心理怪圈。
首先要克服“过度消费”。在商品异常丰富的今天,“过度消费”正在日益蔓延。社会消费表现出非理和变异,消费正成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炫富场”。奢侈消费、炫富消费、崇洋消费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超前豪华消费正悄无声息地颠覆着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节约水、电、天然气等宝贵资源,个人消费中贪大求洋,餐馆就餐时大量的食物剩余,高档消费品的功能浪费,暴富阶层炫富和斗富现象层出不穷。
在消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一样总存在一种误区,就是只有在浪费时,或者在必需物品之外,还有剩余可供使用、消费或挥霍时才会感到这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浪费以其独特的功用代替了以往理性消费的用途,它甚至作为消费社会的核心功能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支出的增加以及仪式中多余的费用竟然成为表现价值、差别和意义的关键所在,丰盛似乎只有在浪费中才能体现出其实际意义。“月光族”“负翁族”渐成时尚,超前消费让很多年轻人恣意享受物质盛宴。很多收人不高的青年,把品牌看成一种生活品质,一种时尚潮流,依靠父母成为“过度消费”的潮流中坚。过度消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潜在经济危机着实令人其次要克服“爱慕虚荣”的心理。现代社会陷人了一场担忧。
物质主义泥潭,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的占有,工作就是为了花钱,消费就是为了购物。为了维持一个越来越高的物质生活标准,现代人毫无底线地采取各种工作手段,并毫无顾忌地延长工作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件跟上周围人的脚步。正是这种虚荣心理,使得人们陷人了无休无止的工作、赚钱、花钱,再工作、再赚钱、再花钱的循环之中。
现在富裕的人们受到物质的包围,消费物品、追逐时尚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人们的生理需要是有限的,可社会欲望是无休止的,现代人大多已成为欲望的奴隶、商品的奴隶。现代的高消费一族未必就如同表现出来的一样幸福与快乐,不少年轻人为一时的虚荣之心而“喜刷刷”,却因为对自己的收入能力估计过高,而彻底沦为“卡奴”,很多“负翁”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成为心理咨询室的常客。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理性消费呢?我们要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消费。不为商家所谓的打折、清仓、跳楼价、节日优惠等宣传口号所累,坚持有用的东西才买,没有用的东西坚决不买。不要跟风,不盲目听信广告,要学会动脑筋独立思考。更不要因为爱慕虚荣,而购买了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甚至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