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其意为:看遍了历史上无数的有识之士、国家、家庭,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勤奋和节俭;而当他们骄奢腐败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破败没落之时。短短的一句诗警醒着世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应该时时刻刻努力勤奋,不能有丝毫的颓废腐败,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现在的世风,已经变得与朴素很不和谐,不知从何时起,铺张、浪费、奢侈、挥霍、讲排场、比阔气、对品牌的追求、无尽的攀比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甚至形成了一种泛滥的行为。
人们浪费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任何物品都讲究时髦,服饰、饮食、日用品都想要最好的、最流行的,认为唯有奢侈是最佳;二是不善于自我克制与约束,无论是否有用,想到什么就买什么;三是一味地攀比,结婚比高档,葬礼比排场,房子比大小,车子比品牌,生活比豪华,比来比去,比的却只有无知与愚昧。如果你曾经或者正在挥金如土,那么从今天起,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学会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朴素。
瑞士人的年平均收入高达3万美元,名列欧洲第一,但他们在节约上却令世人瞩目,正所谓真正的“富而不奢”。瑞士人中有不少是亿万富翁,但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往中却很难看出谁是有钱人。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每天上下班,周末和节假日,大家都穿上舒适的运动服外出郊游或运动,看不出任何穷富之别。
在以生活质量为主题的全球评比中,瑞士总有几个城市名列前茅,这说明瑞士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非常高的。对于“吃”,他们认为只要营养均衡就可以,不需要讲究价格和排场。到瑞士朋友家做客会看到他们的饮食非常简单,一般正餐只有一道主菜,是否吃甜点则会征求客人的意见,按需提供,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他们还会用面包将盘中的残羹刮尽,吃得一干二净,却丝毫不会感到尴尬。
瑞士人为了节省住房开支,宁愿租住价格便宜的老楼房,甚至是远离城市的郊区房子。年轻人大多数租住公寓,房间一般不大。据调查,瑞士有私人住宅者只占30%,而70%的人是租房居住。他们的住宅一般讲求方便实用,不追求豪华,不注重装潢,喜欢简朴典雅、整洁美观,地面就是普通的地板或地砖,墙面刷上一层漆即可,有的干脆四白落地。但瑞士人颇有生活情趣,在某个角落摆上一两件工艺品,或插上几朵鲜花,房间里顿时显露出无限的生机。
瑞士的汽车普及率非常高,对于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汽车只是代步工具,只要车况允许,行驶安全可靠,会尽量选用经济型汽车。因此在马路上气派的“林肯”“奔驰”并不多见,普及型的“丰田”“雪铁龙”“大众”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小型汽车则随处可见。由于小型汽车的增加以及汽车技术的发展,瑞士近十年来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量下降了25%。瑞士还是闻名退迩的钟表王国,劳力士、雷达、欧米茄等品牌驰名世界,但他们自己却只戴普通的手表,年轻人则戴更便宜的塑料表。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亿万富翁,也只有银行、
税务局和负责土地管理的公务员知道,因为在寸土寸金的地段,很多富翁会毅然买下或捐出大片土地改造成绿地,供公众休息游玩。这些富翁捐出土地后,绝对不会在旁边立一个牌子,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他们自己从来不夸富、显富,没有人为了表现自己有钱而摆阔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翁很可能就是一位身着普通衣服在马路边散步的人,或是一位在超市里仔细挑选物美价廉商品的人。
在节约能源方面,瑞士人更显出极端的“吝啬”,即
使是雨水,也不让它白白地浪费掉。瑞士以“花园之国”
著称,风沙不多,冒烟的烟囱也少,因此雨水很干净。他
们首先通过下水管将雨水接进贮水井中。用时靠小水泵将
水打上来,冲洗厕所、洗涤衣物,或擦洗地板,这样可以
节省下不少水资源。瑞士人在发现一种煮鸡蛋的省电新方
法后,会立即在全国予以推广和普及,在深平底锅里放1
厘米深的冷水,把鸡蛋放进去,在水沸腾后,立即关掉电
源,让水的余热将鸡蛋煮熟。这样做,比煮熟鸡蛋再关电
源,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据统计,如果每个瑞士人在需
要煮鸡蛋时每周用一次这种方法,那么全国一年节省下来
的电能,足以解决一个3000人城镇一年的用电量。
“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两只手。”这是瑞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既然是靠双手创造财富,理所当然会好好珍惜,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注重实用、不讲奢华的消费意识。瑞士人的“戒奢”足以说明奢华不代表富有,朴素也绝非简陋,用钱堆出来的流行时尚并不是富足的标志。过去我们曾经轰轰烈烈地提倡过艰苦朴素,其实,真正的朴素,并非一定在艰苦之中践行,在智者眼中不艰苦时的朴素,才是更为难得的朴素,这份朴素令人钦佩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