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了零零碎碎的时间,终于把《出家》读完了,总是觉得意犹未尽,真想知道作者是否有意再写续集,心心念念想知道方泉离开凡间,皈依净土后的幸福日子。
记得这本书大概是前年还是大前年,京东图书100减50的时候买的,当时看到书名,以为是讲佛教的,并没有仔细了解书的内容,就急忙与其他心仪已久的书一起拍下,回来后一直躺在书架的上,书上的那层薄膜都没有拆下。直到最近整理书架,我家先生说,你应该为那些让你“绑架”来的书“松绑”了呵呵。
确实,家里的书有多少我一直懒得去数,其中一半是我买的,一半是一位“大师”发小送的。称他大师,一是因为他是老师,二是他精通国学,特别是儒释道宗教文化,我之所以喜欢读关于宗教的书,多半是受他影响。
《出家》小说用了第一人称。主要写“我”—方泉,从生活的穷途潦倒、痛苦挣扎到皈依佛门的经历,书中更多是心理描写。虽然书中反映了现实中佛门寺庙的功利,和一些不可告人的赤裸裸晦暗人性,但是,主人翁从无奈迷茫到虔诚笃定地皈依佛门的心路历程,不禁让我肃然。
方泉选择当和尚,一开始是生活所迫,是无奈和逃离,最后,仿佛他感觉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使他笃信自己与佛有缘。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信念,让他面对生活的重重困苦而百折不挠,使他越发觉得,出家为僧,才能找到他的人生价值,是他最好的归宿。
记得在仓央嘉措的《问佛》里有一句,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在这场漫长却又十分短暂的修行中,在欲念与信仰之间,是是非非,纷纷扰扰,谁能拎得清辩的明。修到什么时候,什么境界才能成佛?
真的佩服作者,使我读完后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代入感。我奇怪,我没有被“末法时代”所吓到,反而更加羡慕方泉,至少他为了还一个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净土,他是真的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