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俞敏洪老师的《我的成长观》一书,
发现“读书”这件事,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
从北大毕业到现在的30多年的时间里,
他读了三四千本书。
而且,即使管理着8万人,
他仍能抽出时间每天读书。
在此书,他非常真诚地分享了,
他对于读书的态度、观点和方法。
在此分享给大家:
1、读书有哪些好处?
1)可以提高你的“智”.
作者觉得“在’智’方面,
首要的是读书。”
这里的读书,
指的并非读教材,而是指课外书。
2)可以提高你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程度,
你对事物的看法,
不会流于表面,
也不会轻易陷入偏见。
3)可以帮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2、对于学生,对读书有什么建议?
对于中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
作者建议的是,每个月至少读一本课外书。
它的好处是:
一是帮中学生,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二是能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对于英语、语言的考试,都会有好处。
而到了大学,
建议至少要翻阅300本值得看的书。
而且精读、泛读结合起来,
并且,要在读的过程中,把知识连接起来,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借此打通你知识的“任督二脉”。
3、成年之后,我们对读书又该持怎么样的态度?
据了解 ,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65本书,
而中国大概是5本(这当中还包括教材)。
作者曾经在面对一个2000人的中小学老师的讲座上,
经询问发现,读5本书以上的老师,
不到10%。
作者在书中有言:
如果你真的追求上进的话,一年翻阅30本书是一个人追求向上的状态,没有放弃自己的最起码的标准。
而且,在新东方,
他也鼓励所有的员工阅读,
哪怕是在上班的时间看书,
作为老板的他也是大为鼓励的。
我们太多的人,追求成功
可是,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
在成长的路上,
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千成别因为工作的忙碌,
生活的琐碎,自我的虚无,
而放弃读书。
你对自己的每一个不满意,
其实在书都能找到“变满意”的答案。
毕竟,人类知识最精华的载体,就是书籍。
门槛这么低,投资这么少,
收获却有可能无限大。
所以,放下手机,
每天让自己先读10页书。
这个小目标,很容易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