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毛选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现在试着去将两个理论融入到生活中。这也是第一篇文章。
为什么要先聊时间-空间锚定?源自于端午节研究完毛选的两论后,发现对我的生活影响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我想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为啥没实际影响呢?再往深一层的想一下,我发现我对每时每刻的认知并没有做出改变,这里的认知和传统的认知不同,举个例子,你在唱歌的每一瞬间并没有进行逻辑思考,但是美妙的歌声还是传播开来了,你在那一刻不加思考的作为就是基于你的认知的行为。再比如,你回到家会不自觉的换鞋,是你到家门口,鞋架前,会有一种不经思考的牵引力,牵引着你去换鞋,我们把这种牵引当作你的认知。这种认知可能基于你的潜意识,或者也可以说你脑部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不管怎么样,你要知道有这个认知-行为的工作机制就行。
我来反思一下,端午节后的两个工作日,每次下班之后我都在那边玩手机,看小片片说大片的电影解说还有杂七杂八的我都记不得的东西。所以我感到很崩溃的是,明明应该和打了鸡血一样的我为啥回到家中又陷入了多巴胺的怀抱呢?
我试着回忆了一下,昨天和前天每次我回家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认知的牵引力---就是应该放松一下,舒服一下。并没有强烈的思想斗争,我就选择了顺应这种认知,甚至还找了先玩一会,等过一会再弄事情的借口。结果可想而知,在刚面临抉择的时候没有反抗,在陷入多巴胺快感的时候,更没有反抗的余地了,另外可能是看的是悬疑破案片,看完之后我甚至有点抑郁。
所以在第三天的晚上8点多,我还没回家,我就在想解决的办法了。首先我们先做一个推演,如果我回家之后,产生的认知牵引力不是我应该放松一下,而是我还有3个小时去总结今天的事情,计划明天的事情,甚至还有时间看会书,研究一下交易,那么我这3个小时可能就是一直在做事情,当然也有可能做了一半感觉好烦,去投入多巴胺的怀抱,但是在产生烦躁之前,我一定是在做事情的。
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改变你的认知牵引力即可增加自己的效率,让自己变的更自控。
那么认知牵引力如何产生的呢?那就是心理锚定。大家心里一般都会认为白天是工作的时候,晚上是休息的时候;公司是工作的地点,家是休息的地点。那么在晚上回家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放松的认知牵引力。
小时候我们常常认为晚上10点钟就很晚了,应该睡觉了,现在我们会感觉12点钟才会是睡觉的时候,10点钟你就算没事躺在床上也不会睡觉。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心里对睡觉时间的锚定是可以改变的。
心里锚定可以变化,那么我们只要改变我们对晚上时间的心里锚定和对卧室空间的心里锚定,让他变成倾向于你做事的锚定,那么顺其自然,你就会产生很强的做事的牵引力,那不会上来就投入多巴胺的怀抱了。
推此及彼,那么心里锚定的改变就不仅限于回家之后的了,可以是人每天的时间和所处的空间进行心里锚定的改变。
心里锚定可以改变,那改变的方法是咋样的呢?我想应该是通过意识刻意为之,先行按照意识去刻意为之,时间长了会改变大脑的结构,那么你就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完成后心里锚定就会形成。
那么意识具体如何来改变心里锚定,那需要出一个方案。我想时间上把一天分解成 休息-计划-行动-归档-总结/复盘/统揽-备忘录-工作外的思考-休息等7个模块,7个模块分摊掉一天的时间,每个模块的时间点会有弹性,但是模块顺序是不变的,那么在任意的时刻我都可以根据时间点和模块顺序,锚定这一时刻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你看上述7个模块,那么你会知道这7个模块的性质是可以囊括掉大部分的工作,把工作嵌入到这7个模块中,它会形成正向的闭环。因为闭环思维,它会加重你的锚定的牵引力。
我们做一个推演,例如8点钟回到家里,很累你可能就想放松,刷刷手机。但是如果上段所说的模块可行的话,并且你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了,你可能会意识到在这个点还未做工作的总结和备忘录,那么就可能有一种认知的牵引力牵引你去完成接下来的模块,并且想要闭环的意识会加深你完成接下来模块的认知。
空间模块就好说了,在特定的空间里,通过环境布置塑造一种工作、学习的氛围,当你适应了在这种氛围内工作、学习,那么再次置身于这个环境中,就会有工作或者学习的认知牵引力。(氛围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感知,产生的主观感受。)
我感觉写的很罗嗦,但我感觉应该是说清楚了。
另外补充一点,当模块运行中,并且已经形成认知的牵引力了,你需要维持住,不要打破它,当你打破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就会鼓动你进行打破第二次,继而引发崩塌。崩塌的前期往往是一个小口子,然后逐渐扩大,再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当你在评估一个小口子的时候,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会引起的底线降低,欲望膨胀的连锁反应。所以要慎重,不要违背原则,不要心怀侥幸。
另外造成小口子释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成功,是的,当你获得成功后,往往想要庆祝一下,这个时候是潜意识冒进的时候,人往往会通过释放潜意识的欲望,破坏原则的方式庆祝,毕竟潜意识是单纯的遵循快乐原则的,所以说要提防成功后的心理反应。大概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应该是孟子说的,反正挺重要的,切记,切记!
2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