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纲从上周就交了,本应该这周就开始写初稿。
但我心里总感觉就应该再看看书再写,结果就一直找不到写的感觉,拿不起笔来。
我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着个中原由。
为什么我喜欢写散文,并且能一直坚持写日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因为我熟悉散文的文章结构,从心而写。
而且,二十多岁也是在读了几本毕淑敏的书籍之后,心里跳出了这样的文章我也能写的想法。
想来,人物稿或是人物传记我平时很少看,所以,对于它结构没有掌握。所以才感觉难写吧。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强调,让我们把拾遗的文章打印出十多份,经常看,反复看的原因吧。就是在反复的阅读中,将其结构内化在大脑中。
尽管找到了原因,我也打印了三四份拾遗的文章。但我捧着书,还是无法开始写初稿。我反复在思考,好像心里在和什么东西在对抗。是什么东西呢?
为什么朋友指导我写文章,写了两次我都写不下去?为什么公众号的文章我也写不去?为什么日更尽管非常难坚持,我却没有费太大的劲就坚持了下来?
因为,朋友的指导他的框架,我无法按照别人的框架去做事情。尽管公众号是我自己的,但因为要求太严、过细,我还是感觉难受放下了。
这些事情的背后就源于的小时候的家教太严,各种的条条框框的要求。因而,成年后,我对于这样的事情非常的抵触。
比如,我不喜欢用有条格的信纸,即使要用它写东西,我也会用它的反面写东西;再比如,我不喜欢插花,好好的一朵鲜花,被强硬地摆成别人心中的模样,让它没有自由,失去生命的活力。所以,对于有着既定模式的人物稿,我心里一直在抗拒。
它不能像我想像的那样去写,必须写成别人想要的风格,而且,还要修改成他们喜欢的样子。这才是我内心所抗拒的。我拿看书在掩饰着自己的恐惧和反感。
我内心恐惧落入别人的框架,在别人的世界里讨饭吃。这让我迷失自己,失去自己。
对于眼前的事情,自己还是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么做自己快乐不快乐。如果不快乐,就可以把它放下了。
这样理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心里一下子顺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