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太刻意安排的东西不一定很好,意外获得的才会有惊喜。你以为的善意其实都是刻意养坏的痕迹,是用来专门设下的套子对付那些傻傻的小白兔的。比如专门停车给你买的这些小芭蕉,买了一堆全扶贫了,吃的时候甜,拿到全是酸的。还有金银花,一点都不苦,是那些老油条们专门用来对付你的善良。
人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刻意的被安排,把你对人的善意和信任一点点地磨灭。人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太久是很难走出来客观看待这个世界。
而人和人的好感和吸引也是很奇怪,有些人就是对你特别的热情,特别的照顾。其实你们从认识到见面总共也就见过一次。
送各种好吃的给你,或许对方没觉得什么,但是对受者来说确实很有压力。终于明白热情和好还是要恰当好处,对方才会有舒适感。
人和人的交往最重要的是舒适,其实这些从道理上说并没有什么,但是平白无辜被各种照顾,真心会不适和不舒服。
也许大家在人际面前受过太多谨小慎微的伤,都变得小心翼翼和敏感,都怕瞬间的不注意而破坏了彼此的感觉,都说人刚认识的时候,虚伪又热情,新鲜又浪漫。如果现在你只知道嘻嘻哈哈,那你们以后的路就可能会变得坑坑洼洼。
一段关系的破裂往往不是由于无知,而是由于自以为是。
所以其实现在挺害怕和人交往的,所谓做朋友真的很难很难开始,也很难再把心打开。
当下也只能是不停地去不计较,你这样也好那样也好什么样都好,但是我就是不出手。你做对也好做错也好,我统统当做善意全盘接收。
以前别人送礼一概不收,有次发现对方眼底的失落,让人误会我的高冷和看不起,于是统统收下,让对方欢欢喜喜,收下对方的好意也是一种善意的回馈吧。
人的情感当中其实挺需要这种正面反馈,它会被对方视作一种情感的肯定和需要。
这种反馈重要吗?非常重要。可能这种反馈来之于我们原始社会的生存模式。
人之所以被称为自然界之灵,不是因为人本身很强大,而是人懂得合作,这种合作来之于人类的群居生活。我们仅靠个人的力量,人类是难以存活的,在原始社会不被其他人认可、接纳,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久而久之,人就形成了需要社会认可的本性,这个进化到现在就体现在了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认可上。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旦有积极的正面反馈,比如说他人的支持认可或者说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一些回报和肯定,就更容易让我们有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反之,我们则会很容易放弃,就是这种给予对方的信心和信任感。
它也是一种积极的仪式感。
我们说情商智商逆商,还有社交商。指的是我们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而我们维系他人关系的动力在于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和你觉察的事实的理解力,并能准确地做出反应。
社交商越高的人越能准确快速地识别和感知他人的情绪,知道如何高效地进行互动和合作。
而情商更多的指了解自己内心和他人的感受和状态。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他人,并做出更正确的行为。
但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并不需要很多朋友,和那么多的人打交道,好的朋友几个就足够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维护彼此的关系。
好像于我来说真的不需要太多,但是轮回和因果中其实因缘就像一张隐形的大网,编制着好的坏的故事。
所有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无一不是因缘聚合的显现,与我有着“特殊”的缘分。
最早《涅槃经》中的原文是“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后来在民间演变成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初看它很像一句农业谚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但实际上,人们更多地用它来阐述“做了什么事情,就会有相应的后果”这样的人生哲理。它反映的是“种下什么因,就收获什么果”的因果关系。
还是多做善事,储存善的能量;不做恶事,去储备恶的能量。善能量或正能量,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与积极的心态;而恶能量与负能量,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不幸与消极的情绪。
相遇总有原因,不是恩赐,就是教训,如果当你强大到没有软助,你完全不需要任何人来护你周全,此刻的你圆满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