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樵
俞敏洪老师讲过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同学申请出国的签证,前八次都被拒绝了。直到他第九次出现,签证官终于让他通过了。这位同学问为什么自己通过了,签证官回答:“因为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我佩服那位同学的不屈不挠。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李惠安的研究早已证明,成功的最根本因素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坚持。
01.萤光背后是拼命扇动的翅膀
网络面试结束之前,HR赞许地说:“你很自信”。
面对突如其来的褒奖,我有些无所适从。
我自认并不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从小到大,不管取得什么成绩,都不能改变我骨子里对自己的苛求。
我无意中翻到自己来加拿大后写的第一份简历,似乎找到了答案:标题下方的个人资料上赫然写着“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些私人信息在国外的简历中是根本不会涉及的。如果我是HR,大概也不会录用当初的自己。
大学毕业前,我侥幸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得以顺利进入职场,免去了人才市场的残酷竞争。
那份曾经草草写就的简历,也就从此被我弃置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里。
再次需要用到简历,已是留学之前的暑假。学校发来一则招聘志愿者的启事,我这才勉为其难地搜索出当年的文档,翻译成英文。
在海外申请第一份兼职的时候,我更是绞尽脑汁,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参考了各种模板,才把自己的基本信息、获奖情况和工作经验胡乱拼凑了一番。
而我的中式思维和有限的实战经历在这个崭新的国度里实在是派不上什么用场,一封封生涩、苍白的简历,投出去之后都不出意料地石沉大海。
于是,我不断反思总结,咨询学校的求职服务部门、参加学习讲座、向校友和前辈请教,并且把每一次投递简历视为锻炼、提升的机会。不断写、反复改,从原先的生拉硬扯,到后来的轻车熟路,我的资料终于越来越完善,排版也越来越精良。
面试之前,我给自己录视频,一遍一遍地演练,终于能在回答提问时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坚持不懈的努力经验告诉我,如果你遇到的人脸上有一点自信的光,那一定是因为他(她)背后那双奋力煽动的翅膀。
02.实力是支撑从容淡定的支架
米歇尔·奥巴马在回忆录里写道,小时候自己和哥哥一同去参加一个钢琴演奏会,自己紧张得直哆嗦,而哥哥却不以为意,甚至在车上睡着了。她非常羡慕哥哥的从容不迫,哥哥从小就参加篮球联赛,对于现场表演早就司空见惯了。
只有平日里经历了足够多的风浪,才能在关键时刻从容应对各种状况。
我看着自己简历上原先空白的相关工作经验一栏逐渐被各项实习、兼职、义工填满——那些都是我在将近半年的假期里实实在在做过的事:
为了按时到达实习地点,我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赶第一班公交车;为了胜任餐馆的工作,我把菜单背得滚瓜烂熟;为了给博物馆翻译学习资源,我牺牲了大把鸟语花香的午后时光;为了准备中文课的视频,我反复研究剪辑、切换,用西方的语言和教学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为了教钢琴课,我风雨无阻地徒步来回穿越大半个校园。
当多项任务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回想着曾经一点一滴的积累,眼看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路,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平和。
无数次的磨砺,终于让我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时不再惊慌失措。
只有实力提升了之后,说话才能自然而然地挺直腰杆,举手投足才会从容不迫。
03.只是因为努力还不够
奥运会上,打破百米记录的海因斯仰天高喊:“上帝啊,原来那扇门是虚掩着的!”
法国作家布丰曾说:“天才就是坚持不懈的意思。”
在我看来,持续努力的好处是,它可以消除焦虑和恐惧,让那些曾经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我在学校工作时,曾遇到一位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抱怨努力没有用的同学。我在他的期末总结上写下:“不是因为努力没用,而是努力还不够。”不仅用于激励该同学,也用于自勉。
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我,总算可以大步流星地前进,不再像原来那样,因为一点点溅起的水花而患得患失。
如果一百次尝试都失败了,那就努力一千次好了。
因为,实力不够的时候,即使是虚掩着的门,也会让你撞得头破血流。而当你因为坚持锻炼而拥有了铜头铁臂,通向成功的门才会真的对你形同虚设。
枫樵,多伦多中文老师,前加拿大公立小学实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