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关于“磕CP”这件事情 > 正文

关于“磕CP”这件事情

专题: 读书
作者:IRISES 时间:2021-05-11 18:33:36  阅读:233   网上投稿

仅是随笔。

温馨提示:

可以搭配《黎明前遇见你》食用。

我磕过CP,各种操作和情绪状态基本都经历过,但上头得时候真的是可以废寝忘食。所以冷静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为啥会这样。


关于磕CP的本质

观众/读者对文化作品观后衍生延伸想象的一种类型之一

不能阻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个人脑补)产出(二次创作出一个衍生的内容)

打比方:

红楼梦——有争论不休的,有已经将个性化理解的内容向大众输出的

如果你说只有作者不在人世了别人才敢如此猜疑

那好

再举个例子

三体——同人文一堆

影视作品——甄嬛传/如懿传/伪装者

配对视频一堆

文化产品消费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受众反馈与其他消费品的不同之处,尤其“售后”

售后这个词是这几年我才知道的,以前都是看完一部剧就看完了,顶多你我那老父母偶尔会说一句“咦……他/她不是死了么,怎么又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了”之类的话

现在就是各种主演的采访,花絮露出,情节重现,甚至在剧外制造一些情节来给观众“圆梦”。

观众的情感投入明显增加了,整个“战线”被拉长一大截。

那么问题来了:

在剧外的演绎究竟带几分真情几分假意……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特殊的影视剧类型容易让观众“磕拉”了,本身“对应推理理论”就让他们把角色的一部分属性共情到演员身上了,在剧外真真假假更分不清,于是CP圈产生了一个新词“自由心证”。

其他类型的作品倒还好,就是正常走流程,搞宣发,产生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所以磕CP是有情可原的,它跟看了某个作品自己脑补一些情绪内的现象没啥区别,只是大家消费的这个产品的产出者(演员)太特别,他们不是文字,是有活生生个性和实际生活圈子的人。所以怎么去引导,怎么去优化前期后期的工作,这就不是我现在能解答的了。

而且文娱本身就是一个精神领地,有人在这里抒发感情,有人在这里宣泄欲望和不满,有人在这里寄托情感,在文化产品消费过程或者过后,难免有一些情绪和思考的内容需要疏导,这一块领土,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故而磕CP也好,捧谁也好,管束和引导做不到位就可能发生一些极端的情况。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