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GTD及精力的反思 > 正文

GTD及精力的反思

专题: 想法
作者:京墨鬼臼 时间:2021-05-07 18:37:36  阅读:225   网上投稿

       

ID:Jimmyghosttalk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自身知识和实践的匮乏。开始依照GTD的思路,去搭建自己的做事流程,每天都检查布置事项中,在使用GTD的头两个星期。能明显感觉到自身效率的成倍增加,不会每天活在无事可做之中,也不会每天活在没有方向的忙忙碌碌之中,然而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身体开始感受到疲惫,开始感觉思维力的下降,感觉到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力不从心。GTD消除的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带来的等待及无效工作造成的时间浪费。然而GTD正确嘛?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知识高速更新迭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让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分钟过得有效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非常必要的。GTD的核心思想即是如此!

        突然在某天意识到是不是自身的精力所导致的这个现象,GTD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出,但是每一件事情所耗费的思考及输出动作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在GTD布置编排过程中消耗了除事情之外的精力。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或者说是每个人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允许适当的透支,然而透支后的精力需要及时补充。

        既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那就开始努力去了解问题的机理,从得到上找到了张遇升的《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这门课。惊奇的发现,人类在100万年左右的进化时间中,其中有90万年以上都是在忍饥挨饿,到处躲藏,有野兽的追逐,也有自然灾难,外加缺衣少食。其漫长时间的恶劣生存环境再加上自然界对基因的优胜劣汰,为减少能量的消耗,只有储存更多的能量保证身体技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嗜睡少动贪吃,是生存的必然条件。

        然而该结论又与圣人孔子所谓的温饱思淫欲,这句话在大部分场景下是不会存在问题的。贪吃贪睡是人的本性,那又是在什么动力下驱使人类去觅食呢?人类自身的行为模式存在两种趋势:

第一种趋势:人类还生存与自然环境中的时候,往往无法安心吃到食物或者说是无法达到吃饱的状态,如果能够吃饱了这说明现在或者说这段时间内是安全的,需要通过睡眠来减少体能消耗,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存储必要能量。

第二种趋势:在非危机或者未预感到危机的情况,人类会将精力维持在一个普通水平甚至可以说是放空状态,这样可以减少能量消耗,注意力提高意味着精力消耗的提升;然而危险总是会出现在早期人类身边,进化的选择让人类拥有专注度及精力的调用,尤其是在预感到饥饿或者危险的情况下。

虽然人类已经脱离之前的生存环境,然而以上的两种趋势的本质属性,并未从基因中剔除。孔子的温饱思淫欲,只阐述了第一种属性。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总会以人之为圣的角度去阐释人的本性,或者用现象的角度去警示人,往往只讲行之有害,少讲行之有效,或者又可以说人往往会相信坏事的发生而不是好事的出现,所以圣人的行之有害记忆颇深。

以人类动物属性及基因进化角度来看,人类如要保持高专注度高精力,则需要控制饮食、制定目标(一种间接的危机感)。

然而在现今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活中的迷茫及目标的丢失是常有的事情。这个世界有一个神奇的规律,就是事物总会在未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爱或者说是轨迹,我们往往称之为惯性。我们会习惯于一种状态,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亦或都可以称之为一种积极,积极地消极暂且也算是一种。假设我们目标丢失的时间过长,就很有可能陷入一种积极地消极之中。目标决定事物最终的走向,目标的拾取往往依靠的只有人自己本身。

精力管理,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精力可以依照人类固有基因特性去调动,精力又可以通过有效目标的拾取去减少非必要损耗。高效表现源于有技巧的精力管理,其才是GTD的基础。时间、空间、规律都不会轻易改变,会发生变化的永远都只有组合,人能管理的永远都只有自己,管理自己的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写到这里,冥冥中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精力的管理又回到了心学。可能世上真的没有学科,我们学习都只是基本规律的组合,因为不同的组合显得这个世界上有五花八门的学科。

一生俯首拜阳明。人管的永远都是自己。知行合一,无道是非。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