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首联写实景。“万丈红泉落”,相信大家都见过瀑布,流泉飞瀑布,千丈万丈都没有问题,可什么叫做“红泉”?明明是清泉啊。如果换成洪水的洪,好像还比较好理解,可张九龄用的是红色的红。红泉,说明张九龄望瀑布的时间是晴天的正午。我们都知道,太阳的七色光当中,赤橙黄绿青蓝紫,红色经过水珠衍射的光波穿透力最强。张九龄望见的瀑布水在灿烂的阳光下,水面是偏红色的。这个红和后面的“紫氛”相连接也相对仗,“迢迢半紫氛”,迢迢是他所处的位置与瀑布之间横向的距离之远,也是瀑布从高到低降落,纵向的落差之大。
再回到“红泉”和“紫氛”,我们就要提一下张九龄创作这首诗的时间,要比《望月怀远》早很多年,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期间。这时候他的知己兼恩师落马了,他在政坛上失去了一棵可倚靠的大树,然而他自己人品才干却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恩遇。所以,“红泉”和“紫氛”这两个词所营造的氛围明朗祥和,从一开头就立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两联:“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瀑布“奔飞”,从岩壁两边丛生的树木顶上轰然流过,又像来自半天之上,从重重云团间直接洒落。远望飞溅的水珠折射,如虹霓当空;听到瀑布的流响又如瓢泼风雨。“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写瀑布的形态,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差不多,可是多了绿树苍翠的大背景,也多了水汽蒸腾的衬托。张九龄视线里的瀑布或被杂树青岩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是三千尺毫无障碍飞流直下的。“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承接下来写瀑布的声与色。瀑布流过阻碍,穿透遮蔽,得到阳光普照,声势更加浩大。两联串起来,“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就不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了。张九龄寓比寄兴,瀑布水的形象就是他自己的遭遇、他自己的情怀。
一个人不管是不是名家,他写下来的东西总是有感而发,有感才发。面对客观的事件和景物,选取什么角度,采用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征,统统是个体的、主观的取舍。其实也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有独特性,否则辞藻再精巧也是流水账。张九龄这一首的特性,就在于他的自我表述,象外有音。尾联把激情壮怀都归拢,点破主题:“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庐山本是仙境,景色秀丽,以瀑布最为突出。与天相接的瀑布,又是天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通常诗歌里的“仙山”、“灵山”如果是实指,除了是本来的山名之外,那一定要有神话传说的底蕴,有佛家或道家文化的渊源,才能够被指称为仙山灵山。释道两家在庐山从相互争雄到携手发展、融合渗透,早在东晋和南朝时期已经形成佛道同尊的局面。到李唐皇室奉老聃为先祖,道教在唐朝空前兴盛,唐玄宗崇道更是相当狂热。庐山得天时地利又有历史积淀,当之无愧是道教“灵山”。这是尾联的第一重“点题”。还有更深一层的点题,是“氤氲”这个词本身,点出的是张九龄的思想境界和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