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怎样做一份“有用”的笔记?

专题: 想法
作者:李杨手记 时间:2021-04-22 18:36:25  阅读:224   网上投稿

01

每个人都有过做笔记的经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笔记呢?

学生时代,我们害怕遗忘、需要复习,所以做笔记。

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有很多超出书本的范畴,比如“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听完即忘,那必须记录下来,以备过后更好地复习;比如“这道题的常规解法是什么,其他简便解法又是什么?”,当时听懂了,过后还是不会做,也需要进行记录。

做笔记使学生克服遗忘,便于复习。

成年后,人们在读书学习依然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与过去不同,成年人不像学生那样需要应付考试。没了考试的压力,成年人便几乎从不回看和复习自己的笔记。

笔记做完后,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埋在故纸堆里,最后的命运免不了一扔。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不做笔记。可是,如果学习时不做笔记,又过不了自己内心那道坎儿,免不了自我责备,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学习”。

在当时认认真真做了笔记,管它后来如何,从自己内心来说,算是交待过去了。毕竟,我尽力啦。

表示“我认真学习了”——这便是大部分成年人做笔记的初衷。

有人把旅行过程形容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确,很多旅行者都喜欢拍一些纪念照片,拍完照还不忘发个朋友圈,告诉大家,“看,我在这里游玩”。旅行结束后,多半是不会再去翻看和整理这些照片的。

很多成年人在学习和做笔记时,也抱着类似的“旅行”心态。

上课时对着老师的课件咔嚓咔嚓地拍照,记录老师的金句和语录,还有的人会录音,做永久的保存。

但是,如果当时做的笔记在日后没有被派上任何用途,那么无论笔记做得再好看、拍了再多的照片,也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02

在我看来,成年人做笔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致用”或“有用”。

如果它们被重新加工并应用于其他场景,那么即便用过后丢弃了也不可惜。

以“有用”为目的做笔记,与表示“我认真学习了”为目的做笔记,两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以表示“我认真学习了”为目的做的笔记,主要记录的是知识条条,特点是大而全,像是复制老师的授课内容。

以“致用”为目的的笔记,绝不“大而全”,而是只关注对自己有用、有启发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初加工”后再加以记录。

什么是“初加工”?

“初加工”是以便于自己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对原来的内容进行加工。方式有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演绎推理方法论和关联个人经验三种。

归纳总结是化繁为简,把书本或老师讲授的大段大段的内容提炼为“一句话➕几个关键词”。

演绎推理是对书本或老师讲授内容进行简单的联想、引申或创新。

以读心理学自助书籍为例。读到某页我们认为非常有启发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言简意赅地总结这些内容的要义,用自己的话转述到笔记本上。为了方便以后的查找,可以在笔记后标注出处(即页码)。

接着,我们以主旨内容为核心,将相关内容以脑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脑图最多到二级或三级。不宜过于深入,这会影响阅读速度。

比如,我读到关于分析传销的内容,记录下当页内容的重点:“传销采用的手段”。围绕这个核心词,我从书中摘录了二十个关键词,为方便记忆,我将这二十个关键词排列组合为四大类。

总结和归纳的笔记简单完成后,我要进行演绎和推理了。

我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以符合理性逻辑的方式进行推理,得出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比如,“鉴别传销小攻略”、“如何识破洗脑伎俩”等等。

第三种方式是和个人进行关联。我回忆自己的见闻、听说过的案例,把关键词记录在旁边,并辅以箭头,将这些个人联想和原有笔记联系起来。

这就是一个既简便又有用的笔记。

为什么它是有用的?一是它被“加工”和“兼容”进入了我自己的认知结构,二是这份笔记提供了具体的启发,带来了某些解决之道,三是它关联了我的经验,使解决之道有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也便于推己及人。

其实,成人做笔记,是为了更好更快地遗忘。

人们在学习时,每当感到所学知识很可能有用时,便会产生一种记住知识的心理倾向。这便是为什么人们要赶快记录、拍照留存的原因。

但是,这些方式很难让我们记住那些知识,它们仍属于机械记忆的范畴。

记录有用的笔记,则能帮助我们初加工知识,尔后大胆地忽略看过的内容,也就是说,为我们的大脑腾出空间,往前推进学习。

待我们需要时,再回到笔记中调取查看,那些内容会由于已被改编过,迅速融进我们的脑中,而不需要像第一次看那样,还需要重新消化吸收。



(无戒学堂,日更)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