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三国谋士外传之刘备的用人之智

专题: 深度思想交流群
作者:陈子宇 时间:2021-04-20 18:30:14  阅读:299   网上投稿
刘备

当青梅煮酒之时,袁绍、袁术、孙策、刘表、刘璋……一个个同时代响亮的名字划过,曹操俯耳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地上了…

袁绍和袁术出身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标准的官家子弟。

孙策和刘璋继承的是家族产业,刘璋还是皇室宗亲。刘表则在少年时代就广泛结交社会名流,号称“荆襄八俊”,也是皇室宗亲。

曹操自己呢?他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再看看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从小读书都是靠同族的叔伯资助。虽然到处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在刘备出生前两百多年,他家祖上的爵位就被汉武帝给剥夺了。

刘备,在三国里,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从贩履为生,白手起家的。

那为什么说刘备厉害呢?

首先是因为他完全是凭借个人努力,从社会的底层奋斗到了顶层。

其次,刘备的创业故事,可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份不屈不挠的意志放到整个中国史上也找不到几个人。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先后依附公孙瓒、依附陶谦、依吕布、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

古话说,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连续几次创业失败,自己又年近半百,我想都会认命,认为自己没有称王称霸的命吧。但刘备,他偏偏不。从47岁联合孙权击败曹操之后,刘备从头来过,先打开益州市场,再进军汉中市场,从西南市场绕道进军中原。而这一番奋斗,一下就是11年。58岁,刘备占稳了汉中和益州,终于宣布进位汉中王。

刘备

刘备能和曹操、孙权鼎足三分,绝不是只依靠两川地利艰险,否则公孙述、刘禅、李势、谯纵、王衍、孟昶、明理这些两川王也不会被人灭掉。吴起说过人君成事“在德不在险”,这个所谓的“德”,当然不仅包括君主的人品私德,更重要的在于君主会不会用人。

善用人者,兴;不善用人者,亡。这是千古不变的大道理。通俗一些讲,用人制度是否完善,决定了一个团队的未来发展空间。

用人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人尽其才,也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管理者要会治人,也就是用人的手腕,或曰权术。人才要服服帖帖地顺着管理者的指挥棒转,首先要对管理者心服口服,这点最重要。荀彧和郭嘉为什么抛弃袁绍而选择曹操,一句话,他们不服袁绍。

做老大的要有相当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弟兄们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打天下,再苦再难也不离不弃。老大不能服众,弟兄们就会三心二意,一遇到大挫折,全都作鸟兽散了。

都说曹操有人格魅力,确实如此,但刘备的人格魅力并不逊于曹操,只不过二人的魅力风格不相同而已。曹操是一种外张型的魅力,而刘备则是内敛型的。

最能体现刘备人格魅力的有两件事,一是关羽张飞对刘备的忠诚不贰,二是刘备携民渡江。关羽和张飞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最终为刘备而死,原因很简单,刘备待关张以国士,亲如兄弟,在感情上就打动了关张。人是非常容易被感动的,一旦感情上有了依赖感,刀山火海,在所不辞!如果刘备像中行氏把豫让当等闲人看的话,关羽和张飞早就撂挑子跑了。

公元208年,刘表死后,次子刘琮献荆州降于曹操。曹操为除掉刘备这个心腹大患,亲率大军来取刘备的人头。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为了躲避曹操的追杀,刘备不得已率部南下。

因为平时刘备在荆州广施仁德,极得民心,等逃到当阳时,刘备身边聚集了十多万拖家带口的老百姓。而刘备却在明知行军缓慢肯定会被曹操大军追上的情况下,还是带着百姓悲怆地向南行进。有人劝刘备不要犯傻,

刘备却说了一句足以感动历史的话:“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的逃难大军每天只能前进十几里,很快就被曹操的五千骑兵追上。刘备毫无意外地惨败,险些丧命,刘备为他仁德的承诺而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历代史家对刘备危难之际不忘百姓给予了高度的赞美,“以人为本”,历代成大业者莫不以人为本,刘备说得出,做得到,他最后的成功是他应该得到的。

刘备

刘备虽然善于笼络人心,但有句老话说得好: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刘备也是这样,即使刘备是在装一辈子好人,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刘备是有些虚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虚伪,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本性,不能作为否定刘备的依据。当然刘备也知道,仅会拉拢民心是远远不足以成大事的,老百姓也不可能对刘备打江山有最直接的帮助。刘备真正能依靠的,还是身边那些文臣武将,他们才是刘备“以人为本”的核心。

正如刘备对庞统说的那样:“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刘备的“宽、仁、忠”有一部分是他的性格基因所固有,另一部分则是刘备根据曹操这个反面教材刻意做作出来的。

刘备因为是后起力量,他各方面都不如曹操。曹操本人就是个智囊,人才对曹操来说,只是“智穷”时的智力补充。刘备本人智力有所欠缺,所以他对人才(主要是谋士)的依赖远大于曹操。

刘备对帐下功臣绝不吝啬,在即将攻克成都之前,刘备就承诺破城后允许中下层军官吃空府库财物。进入成都后,刘备又大赏高层文武,通过两方面的笼络,弟兄们对刘备死心塌地,几无二心。当然这些人主要是刘备在荆州的原从集团,属于嫡系,而益州新降文武和刘备并没有什么渊源,如何用好益州集团是刘备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发生大乱,瞬间崩溃不是没有可能。

益州集团虽然不是刘备的嫡系,但荆州集团本来也不是刘备的嫡系,嫡系是可以培养的。刘备现在不敢得罪益州集团,唯一的选择就是将益州集团中的精英纳入亲信系统。比如刘备对法正、董和、李严、费祎、庞羲、吴壹等人。以上这几位都是看到即将发达时,主动投降的,刘备用他们理所当然的,但凡有点头脑的都会这么做。难能可贵的是刘备对政敌的态度,比如黄权和刘巴。

刘巴在荆州的时候就深深地得罪了刘备,把刘备恨得咬牙切齿。刘备这次义释刘巴,不排除有深层次的战略考虑,比如拉拢蜀中人心。但刘备能以德报怨,不能不说刘备胸怀是很宽广的。

人才的可贵之处在于“才”,人才的品德未必都是好的,或多或少有人格上的缺陷。但统治者在打江山的时候,需要的是智力的汇集,而不是品德的堆积。刘备是做大事业的,刘备恨的是刘巴的“人”,而不是刘巴的“才”。 事实也证明刘备眼光的正确,黄权和刘巴在得到刘备的重用后,皆倾其智囊,为刘备服务。

法正是刘备集团中罕见的高智商人才,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就相当于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其价值不言而喻。郭嘉和法正用智,贵在于“奇”,加上性格爽直,深得曹操和刘备的喜爱。郭法二人与各自旗下智囊不同的是,他们不仅是主公的用智之士,还是主公的朋友。君臣关系往往等级森严,但如果大臣能和君主建立私人交情,那效果就不一样了。法正因为对刘备立下奇功,加上二人很投脾气,所以他们的私交极好。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早就超过了诸葛亮。

因为曹操和孙权提前瓜分了中原和江东的人力资源,留给刘备选才的余地非常小。正如王夫之所言:“及其(刘备)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

选才面相对比较窄,刘备没有和人才讨价还价的本钱,对方无论出什么价,刘备都必须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宁可背着假仁假义的罪名,也绝不会和法正这样的高端人才翻脸。在这个世界上,人才是不能用有形的价值来衡量的。

刘备用人非常实际,他从来都是奉行双重标准的。对于一线的人才如法正,刘备视如掌上明珠,百依百顺。而对于那些多一个不算多,少一个不算少的二线人才,刘备就没那么客气了。

小结一下:

刘备,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出身平民的家庭,虽然祖上沾亲带故,还能算上高祖的后裔,但是对他的现世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刘备读书资质也是平平,长大了也只能贩席织履为生。

年轻时的刘备,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远大而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兴复汉室。可是在残酷的汉朝末年,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的年轻人,想要完成这个梦想,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然而,刘备还是坚持了下来。虽然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流离,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自己心里的梦想。

所以虽然一个人没有背景,但是结识了关张两位好兄弟;虽然颠沛流离,但是总算是有了新野这么一块小地盘;虽然徐庶不得不离开,但是仍然在离开之时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奠定三分天下;虽然曹操大军压境,但是东吴的孙权、周瑜、鲁肃仍然与他联合起来,赤壁对阵;虽然军师庞统殒命在落凤坡,但是他仍然遵从军师的遗志,放过了黄权,善待益州的一干武将;

具有荆、益二州,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此停止了奋斗,开始安乐。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不断的挑战北方哪个巨大的身影,直到最后挑战失败,关张两兄弟殒命;而刘备为了践行当初与两位兄弟同生共死的诺言,向东吴复仇,最后却无奈的失败了,只好在白帝城托孤。

一生都在不断的进取,一生都在不断的失败。可是失败并不能丝毫的动摇他的意志,他只是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再次的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终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是曹操的诗,但是放在刘备身上,再合适不过。


(参考三国志,魏晋南北朝,三国外篇)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