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一女子 恨无三尺剑。乾坤一扫清 还我心中愿。
一朝西风起 黄页满庭院。安得此为兵 纷纷任我练。
-李娓娓《秋朝捣衣有感》
李娓娓,字心兰,延川县孝和里(今马家河)李家原人。其曾祖名李蕊,世居李家原,幼习儒业,通医学。祖父李步瀛,清代嘉庆庚申科举人。其父李宗沆,字霭山,嘉庆葵酉联捷进士,授湖南善化县知县,后升知府,继而迁为广东道。历署广东督粮道、兵备道,晋盐运使 。钦赐头品顶戴,赠光禄大夫。宗沆家贫,应试乏资。县尹周元位奇其才,收门下,鼎力资助。后来踏入仕途,持身廉洁,断案如神。每题其官署曰:“受一文钱,神人共鉴;枉三尺法,衾影难安。”
李娓娓资性颖悟,酷爱诗书。日事吟哦,手不释卷。并与其嫂馨云,闺中酬唱,称为良友。 她诗笔清健,雄厚风雅,无陈腐气,体格有唐人风味。著有《咏月轩吟草》诗集,不知归落何处?县志所载仅存三十三首。据说,由于兵匪祸,她的诗稿失遗者亦多。
李宗沆有一位同学挚友名叫曹鹤龄,是文安里(今之文安驿镇)三台村人,嘉庆丙子科副榜,道光甲午科举人。曾任户县训导,历主讲延安和鸣书院、榆林榆汤书院、绥德雕阴书院。二人在同窗学文时相交甚厚,曾私下约定,将来互缔姻缘。
这个誓言随着李娓娓的出生得以实现,娓娓在成年后嫁给曹鹤龄之子曹震方。曹震方当时为由官府按时发给银子和粮食补助生活的本县生员,明清两代叫做“禀生”。婚嫁后,夫妻二人志趣相契,吟诗弄墨,诗文共勉,感情甚笃,娓娓还和家里的嫂嫂、小姑闺中酬唱,称为良友。
这段日子是平静的、幸福的,娓娓用她笔下的诗词给这样的生活描绘着色彩,她的诗词被人赞为:“诗笔清健,雄厚风雅,无陈腐气,体格有唐人风味”,这一时期,她写出了《咏月轩吟草》、《幽香馆存稿》、《绿窗词草》等经典作品集,李娓娓才女的名气也随之渐渐的传扬开来,甚至被人们称作:“陕北李易安。”
然而,天妒良偶,婚后十多年,丈夫曹震方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娓娓严教慈养,用为人母亲的坚强与勇敢撑起这个家,零丁孤苦。
同治六年(1867)携二子避难于省城西安,依娘家李氏。不久,李氏家道中衰,娓娓母子茕茕孑立,唯靠笔墨谋生。
后承其姨甥造尔撰的接济,赖以不困。这时她已八十余发,眼见家境山穷水尽,又因两子先后逝去,悲不自胜,旋以抑郁而终。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