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三国谋士之重义亡千金的徐庶

专题: 简•文学专栏
作者:陈子宇 时间:2021-04-11 18:33:17  阅读:368   网上投稿
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世人改写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段历史也随着《三国演义》而广为流传。

徐庶原是刘备帐下的谋士,被曹操知道徐庶在刘备阵营,不由得慨叹:“惜乎贤士归于刘备!”为了可以得到徐庶不择手段,甚至把他母亲掳到曹营,为救母亲,徐庶向刘备辞别,投向了曹操。

虽然得到了徐庶,但是徐庶心向刘备,从不肯为他出谋划策,因为母亲的事情,徐庶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计谋,几年之后,徐庶病死,诸葛亮等人痛心不已这就是有名的徐庶入曹营的故事。

他是一个忠孝之人,他哪怕是进了魏国阵营也不为曹操献一计,始终不忘刘备的知遇之恩;同时又孝顺母亲,为了不让落入敌军之手的母亲受到伤害,他放弃了事业,选择了孝,博得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好名声。

徐庶

在演义当中,徐庶有三件事比较露脸,第一是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第二是当曹操得知徐庶在刘备身边以后,询问程昱,说徐庶这个人比您怎么样,程昱说十倍于我;第三是庞统去献连环计的时候,被徐庶一语点破,把庞统吓得不轻。事实上这三件事情呢,都是子虚乌有,正史上没这么回事。

徐庶岂不是没有事迹可说了?其实还是有的。

其一,胆气雄壮,为民除害。

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侠客,矢志要做一名急公好义、惩奸除恶的侠者。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积攒下了一定的底子。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的善举。就这样,徐庶很快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

公元188年,徐庶有一个朋友,被当地豪强害得家破人亡。徐庶这个朋友没什么背景,打官司又打不赢,只好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当即以白泥涂抹面孔,然后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为祸一方、恃强凌弱的恶徒。不料徐庶得手之后,被官差所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问他谁是幕后指使?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相。徐庶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没辙,将他押入囚车,游街示众,让老百姓来辨认,但是没人指认。官府一看,不能验明正身,没法入罪,只能暂时拘押起来。后来徐庶的朋友们上下打点,使了点钱,把他救出来了。

自此而后,徐庶大彻大悟:惩奸除恶不一定非要用刀用剑,这样风险太大了,用脑子来济世安民、尊正攘邪,才是正路。于是,他开始学习谋略。

《魏略》上这样记载这件事:“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磔之,游于市井,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遂弃武从文。”

其二,辅佐刘备,壮大新野。

徐庶弃武从文以后,辗转流落到荆襄。但是他看不上刘表,就蛰伏待机。后来赶上刘备也来投效刘表,他感觉刘备还不错,就委身帐下。刘备对于徐庶的投效,喜不自胜,但心里也有疑虑,就向徐庶求教壮大新野之法。

据王文元注《邓析子》旁引记载,徐庶从容答道,图强之法有三:

一曰练士,夫王者率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

二曰屯田,自古圣人理国,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震俗,然皆以耕稼为急务。

三曰防奸,古之为君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七术者,主之所执也,六微者,主之所备也。

刘备一看,于是委任他为参谋。在徐庶的辅佐之下,新野小县生机勃勃、繁荣兴旺。

后曹操遣偏师进袭新野,刘表暗自图谋,想让刘备先损耗一下敌军士气,自己再捡现成的,于是持重观望,不派救兵。

刘备与徐庶二人谋划定计,在没有刘表帮助的情况下,最终以少胜多。

其三,不忘旧主,深自贬抑。

刘表病死之后,曹操率大军征讨荆襄。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被迫与徐庶等人逃亡。曹操就派人进击,在进击途中,偶获一老妇。有认识的人就说,她是徐庶的母亲,可以以她为饵,钓徐庶前来。

曹操说好,于是以其为质,把徐庶收到帐下。徐庶自此怏怏不悦,深自贬抑,很少建言献策。

当时有人劝徐庶说,曹公非雄主乎?当戮力辅之!徐庶回答说,曹公虽是雄主,然以诈术待我,非致士之道。况刘皇叔待某恩厚,我终不为其献一计,设一谋。

徐庶没有真心实意地为曹氏父子参赞谋划这件事情,有个反证。我们知道,曹氏父子懂得以法量功,他真要给他们出了什么重要计谋,他们照理说不可能亏待他,他的官阶应该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看看曹魏集团的其他谋士,譬如刘晔,最早是司空仓曹掾,后来是行军长史,再然后是太中大夫,大鸿胪,最后是封景侯。然而徐庶呢,投效曹操之初就是宫正,到了曹丕时期才是个右中郎将,死后连个侯爵也没有。

可见徐庶是真心不想帮曹魏集团什么大忙,故意在韬光养晦。古人云:“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这个评价给徐庶非常中肯。


(参考三国志,魏略等)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