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林黛玉进入荣国府,今天会发生什么呢?接着看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留悬念 略说李纨
次日起床,黛玉“省”过(外祖母)贾母后,就和姊妹们到了(大舅母)王夫人那边;
这王夫人正忙着和兄嫂派来的人说事,是啥事呢?看似是件麻烦事。
姊妹们就去寡嫂李氏房中。
李氏,是贾宝玉之兄贾珠的妻子,贾珠早逝,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就是五岁的贾兰,现已入学读书。
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原可入学诵诗读书的,可其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便不令其读书。还给李氏取名叫李纨,字宫裁。
很年轻就成寡妇,虽住在锦绣之家,但李纨心如槁灰,对外界一概无见无闻,对内只知侍亲养子,与姊妹们一起做针线活等。
“今黛玉虽客寄于斯,日有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馀者也都无庸虑及了。”这话在这里,暗示着黛玉和李纨,都是很令人同情的吧?
验人性 细说雨村办案
受案、立案
贾雨村刚到应天府上任,就遇到了一起人命官司。
堂上审问,被告说:
被打死的那人是他的主子,那天主子买了一个丫头,却不知这丫头是被人拐卖的;
拐子收钱时,听主子说已算好了日子,三天后来带走丫头,就起了坏心思;明明已卖了丫头,他却又悄悄卖与了薛家。
发现后,主子去薛家要人;双方都坚持只要人,不放手。
起争执后,主人被薛家众豪奴打死。出了此事后,薛家只留了几个无关人员看守家宅,行凶的主仆逃得无影无踪。
被告告了一年的状,竟是无人查办。
原告一番话,听得雨村大怒,他定要将凶手捉拿归案。
查案 知情罔顾
雨村打算双管齐下:这边,差公人将凶手族人拿来过堂,供出凶手藏匿之处;另一边,发海捕文书,进行大范围通缉。
正要这样做时,雨村突然发现有个门子朝他使眼色。他心下疑惑,叫了暂停退堂,留下门子问原因。
这门子原是葫芦庙的小和尚,和雨村是旧相识;那年庙被大火烧毁后,他无处可去,只好蓄发当了门子。
两人相认后,门子提醒贾雨村要看“护官符”,并告诉他审理官司的一些“门道”。
门子还清楚地告诉雨村,涉人命官司的几个人的家世背景:
拐子,是专门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将人养在偏僻处,等长到十二三岁后,再根据模样等条件,定价卖出获利。
死去那人是本地小乡绅之子,叫冯源,他自幼失去父母,也无兄弟,靠家中薄产生活;在遇见这丫头后,他也不喜男风了,还发誓只娶丫头一人。
被卖的丫头是英莲,是资助过贾雨村的甄士隐丢失的女儿。
英莲被拐子打骂怕了,不敢声张自己的身世;因眉心米粒大的胭脂痣,门子确认出英莲;见那冯源真心喜欢她,以为两人能成,英莲也能脱离苦海。
而行凶的薛公子,那可是……
结案 徇私枉法
案子已经清楚了,冯源死得无辜,英莲是恩人的女儿;但对方薛公子,那也是得罪不起的人物;自己还要受恩于贾府,薛贾两府又是至亲;
究竟该怎么办呢?雨村一时没了主意。
正发愁,门子送雨村一句古人云:大丈夫相视而对;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贾雨村思忖再三后,殉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给冯家多了许多银子,也不搭救英莲,更不追究薛公子之罪。
判完此案后,贾雨村还给贾政和王子腾各写一封信,说事已妥善办好,让他们不必过虑。
知道上司太多的底细,不见得是好事。你看那个出主意的门子,雨村就趁机寻他个不是,给远远的充军发配了。
护官符 四大家族有名
门子曾问雨村:难道你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没有这张护官符,你这官怎能做长远?
这张护官符,可有大来头!
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都这个样。倘若不清楚,还不知何时触犯了他们,不仅官位保不住,恐怕连姓名都保不成!
所以这个名单叫“护官符”。而且“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符上有名:
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
贾雨村为什么这样判呢?从头想想,似乎也能找到理由。曾被革职的人,最怕的,就是再次失去官职。
在这个最大的私利面前,那些知恩图报、公平公正、善良等人性的光明,都被他摒弃了。
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社会环境的悲哀。
真纨绔 薛蟠放肆任逍遥
被判无罪的薛公子就是薛蟠,字表文起,金陵人,书香济世之家。
因幼年丧父,寡母怜他独根孤种,就溺爱纵容;致使长大后的他一事无成。
虽为皇商,他对经营世故全然不知,只依赖祖上的旧情分。
经营上的事,家里有伙计和老家人筹办,还能维持;可各省中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中几处生意都渐渐衰败。
原本薛潘已定了进京的日子,却不想遇见了拐子重卖英莲,而英莲生的不俗,薛潘喜欢就买了下来。
等冯渊来要人,他便令手下豪奴将逢源打死。打死冯原后,他将家中事务交给几个老家人,自己则带着母亲和妹妹起身进京了。
他把人命视为儿戏,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解决不了的。
薛蟠的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年方40上下,只有一子薛潘和一女。
女儿乳名宝钗,比薛蟠小了两岁,生得肌骨莹润,又举止娴雅,聪慧还高过其兄,时常体贴母亲,为母亲分忧解劳。
他们一家还在进京的路上,就听说母舅王子腾升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去了。京中没母舅时时管辖自己,薛蟠大喜。
知道人命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的维持了结的,薛蟠特意去拜见了贾政,还无奈地在荣国东北角的梨香院,暂住了下来。
薛姨妈和宝钗觉着住这里,平常能和贾府众姊妹们在一起,就安稳了下来。
不久,薛蟠也把搬出去的念头灭了。
因为不到一个月,他把贾宅族中的子侄认熟了一半,特别是那些纨绔也都喜欢与他往来。一帮人今天在这喝酒,明天去那赏花,聚众赌博嫖娼,是无所不至。
第四回也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