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和她的男朋友交往快两年,她问我:如何看待工作后还是和男朋友一起租房的问题。
言外之意是:你能接受男朋友买不起房吗?
买房是现代最普通不过的话题,中国人都以“房奴”自称,一辈子都在为买房而奋斗。前期在赚首付,后期在还房贷。这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
每日每月赚来的钱,都要为余下的存款而精打细算。没有自己房子的生活,总让人觉得少了些安全感。所以,买房成了当代人的常态。
针对室友问我的问题,我回答:我认为工作后和男朋友在外合租不存在任何问题,刚毕业或者毕业几年其实很难在一座二三线城市买套房,这很现实。
而室友的焦虑在于,当子女暂时没有能力买房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替他们完成这件事,不然以后生活的保障程度会很低。
在这一观点上,我们产生了分歧。父母为子女买房是否就是每个父母应尽的义务?
后来针对这一问题,我采访了另外一些朋友,包括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
朋友A:父母有足够的钱想买就买,如果没有那就没必要了;还有就是主动被动的问题,如果父母有钱主动提出要买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年轻人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就不好了。
朋友B:这是父母可选择的权利不是必须承担的义务,但是现在房价那么贵,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一般年轻人很难买得起房。
朋友C:父母买房,实属无奈。因为靠自己真的买不起。
如今买房这件事,好像已经越过了“该不该”的问题,而且父母有无能力的问题。
如果父母有能力且愿意帮衬子女,买房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父母没有这个能力,不帮子女买房也是于情于理。
总之,我还是坚持为子女买房并不是每个父母的义务。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买房都理所当然地会依靠父母?
房价高、消费水平高、物价的通货膨胀,收入低、存款少、工作的不稳定……种种因素造成了年轻子女很难在房子上自给自足,而又迫于房价的上涨不得不急于攒套房,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又能抵消通货和心理上带来的焦虑。
如果决定要在一座城市安定下来,首先筹划的是在这座城市有属于自己的居所。这让人踏实,也让人觉得安稳。毕竟安居才能乐业。
所以父母们还在努力地工作,想为子女们再赚来一套房。子女们在面对高价的房产时,也都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资助。
更有甚者,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在为自己的下一代开始计划买房了。这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精疲力尽。买房早已不止是一代人的努力。
仔细剖析,为什么住房这个刚需的事情,到如今都变成了每个人的压力。
到底是社会问题或是经济问题。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关键词,而网络上的大都是“房价让当代年轻人有多绝望”等类似话题。
有一种著名的说法是: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一毕业就成了中年人的模样,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年轻人不敢随便恋爱、结婚,父母也同时焦虑着子女的人生幸福。因为房价,多少年轻人扼制了自己的情欲,父母早花白了头发。
“凭什么90后生在这个时代,就要为前几代炒出的资产买单,凭什么我们的刚需要用人生二三十年的自由代价去换?”这个说法很触动我。
前段时间,有关“租房族”上了热搜。在这一类人群里,宁愿一辈子租房,也不愿被高昂的房价捆绑。
假设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工作,每月净存款2W,在北京房价8万每平米的情况下,要工作二十年才能有套60平米的房子。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会作出其他可控的选择。虽然一些人对“租房结婚”、“父母买房”等观点产生了否定,但是还会理智地看待“是否买房”、“如何买房”、“在哪买房”这一现象。
如果年轻人买不起房,又不想给父母过多的压力,我并不排斥在一座城市里和自己的另一半长期租房。
而父母该不该给子女买房,我的答案也是不应该。
房子不一定等同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但年轻人实在是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包括物质和自由。我认为年轻人可以量力而行,不应该让房子成为自己的枷锁,更不应该用来捆绑父母的经济和生活。
这取决于自己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当然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就看自己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