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1)
叹为观止的宋代文学
文/石岩磊
一提起唐诗,大家肯定会下意识地联想到宋词,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宋词却是发端于唐代。据传,李白除了有“诗仙”的美誉外,还有“词祖”的头衔,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被认为是词的开山鼻祖之作。像温庭筠、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都有词作存世,其中的温庭筠还是因词出的名。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词这种文学体裁已基本定型,最著名的词人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句,比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他最终还是因为一首《虞美人》而遇害:“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赵光义读后,认为李煜是“人在心不死”,仍有复国的图谋,便将他毒死了。
及至宋代,词更是得以井喷式发展,涌现出许多成就斐然的词人,例如苏轼、柳永、晏殊、秦观、辛弃疾、李清照等等,他们创作出海量的作品,仅《全宋词》就收录了将近两万首各类词作,足见当时这一文艺形式的灿烂辉煌。词的兴盛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之前人们把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演唱,但格律诗过于刻板单调,缺乏丰富多彩的韵律,而长短不一、形式多样的词则弥补了这一缺憾,所以能够迅速发展。
然而,并非意味着律诗就过时了,宋代文人大多既是词人又是诗人,他们在诗赋方面仍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宋诗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宋朝的诗大多富有哲理,用简短的话语给人以宏大的启迪,譬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大道。
与此同时,宋朝的散文也蔚为大观,“唐宋八大家”中只有韩愈与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余6人全出在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都有众多散文名篇面世,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朋党论》《卖油翁》、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石钟山记》《晁错论》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散文语言质朴流畅、篇章结构紧凑厚实,皆是名垂千古的佳作,所以后人赞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我本想继《唐代诗人》系列短文后,再写一个《宋代词人》专辑,但又觉得这个题目过于狭隘,难以囊括宋朝那些多才多艺的文坛巨星,于是定名为《宋代文人》,或许这样更妥当些。从明天开始,我便带领大家一起步入宋朝文人墨客的世界,了解他们跌宕起伏的命运经历,乐享他们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2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