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如果不深入思考各种关系,你很难将事情做到位。你没发现那些事物的本质及其原因,你根本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甚至完全向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
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你需要深度地思考这段关系,要对症下药处理,过度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是不切实际的,你要充分了解和你合作对象的人品性格,这样可以接下来知道你的处事方向。
有些人其实底线是不一样。
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面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问题,你我思考的角度立场不同,采取的反应不同,最终结果也是大相径庭。
我们很多时候的成长受限,往往是被自己的思维模式所困。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思维模型,通过学习不同领域高手的思考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元认知能力。
雷军说过:
“一个人能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有些人的成长呈“线型”,而有些人的成长呈“指数型”。
这里解释下两种思维的区别:
假设你正走在一条马路上,你每一步都能迈出1米的距离,你走了6步,也就前进了6米,然后你再走24步,那么就离原点有30米的距离。你很容易知道这30步能把你带到多远,这就是简单地线性成长。
但是现在,如果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步都扩大一倍距离(无论这在科学上是否成立),当你走了6步时,实际上你已经走了32米(1、2、4、8、16、32)。而当你走完全部的30步时,你猜自己走了多远?
答案是10亿米,这个距离相当于你绕地球走了26圈!
这就是“线性成长”与“指数型成长”的区别。
前者成长有相当的局限性,因为单靠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努力,迟早会遇到天花板。
而后者是爆发性的,它借助的是趋势红利,会拉着你把你拖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距离。
一个人若想获得指数型成长,首先要转变一种思维——即在确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就是要“顺势而为”。
当你天生手里拿的是一副烂牌时,最佳的办法并非是先下手为强,而应该谋定而后动,找准最佳的契机后发制人。
一个人的成功不取决于其的努力程度,而是由他们所处环境对其价值的评估决定的。
微观经济学中最常提及的3个成本要素:
沉没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边际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现在,
机会成本则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资源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我们从来到人间的第一天开始,生命便进入了倒计时:这笔资源在一分一秒不断损耗。我们的命运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高手往往更加在乎成本,重视每一次时间投入所带来的效用。
未来不可预测,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时间的数量,但却能把握自己时间投入的质量。
倘若我们想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成长,那就一定要具备“成本思维”。
我们还需要站在全盘考虑个体,谋定而后动的战略思维。
一个没有思考过自己人生战略的人,一定会时常感到迷茫、没有方向。
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洞见,这个人也只能是瞎干、蛮干。
孙子曰:“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会下棋的人总是会通盘考虑全局,而不会下棋的人只会盯着一子得失。
高手下棋,有两种策略:
一种提高棋子的移动性,从而提高它们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牵制对手棋子的行动自由;
另一种是制造相对稳定的格局,从而再趁你不备时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除此之外我们做事更离不开人性思维。
谋局不过人心,处世无非人性。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思考、成事,都是在和各式怪异的人性打交道。
可是到底什么是人性?
佛教说有五毒心,即“贪、嗔、痴、慢、疑”;
基督教说人有“七宗罪”,即“贪婪、色欲、贪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
而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人性永远不会变。
充分认识人性,可以帮助我们排解困惑,给事业带来积极的帮助。
当你为别人的一个举动感到愤怒时,你会立刻识别到自己的情绪,并认识到自己为何愤怒,从而有效的进一步反馈到行动予以控制。
当你想要影响他人的行为时,在商业模式中营销,你可以更加科学地找到他人的痛点、痒点、兴奋点,从而让你顺利地抢占用户市场的心智,让你顺利得到赢局。
而有时候我们行走江湖,必须要有人教你些下三滥的方法防身,还要有人给你壮胆~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都是无需多言的心照不宣。
当然有时活得太通透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要糊涂也很难。
况且知道不一定能做到,
有些事做起来很难,
因为需要跨越人性和底线。
但做不到还不如不知道。
所以无时无刻不是对自己和人性的考验。
人在江湖没两把刷子你怎么混?
今晚的月亮好圆,好像是好兆头。
明月是智慧圆满的象征。
我这个人啊,
事情不会做,
安慰自己功夫一流。
到家瞥见小朋友接上妈妈出去时写的心经,
感受别样的温柔,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
这个世界到底还是无限的美好!
好吧,晚安世界[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