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喜欢自己的第12天:成为温和且有效沟通的成就者

专题: 每天写1000字
作者:R小法师R 时间:2021-03-28 10:31:46  阅读:257   网上投稿

喜欢自己实践营的第12天的主题是:温和且有效的沟通

从这一课开始,喜欢自己的旅程进入到了关系的层面。如何让我们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喜欢自己呢?杨帆老师就从“温和且有效的沟通”开始帮助我们梳理我们在沟通中常常会遇到的BUG。

说到沟通,我们都会想到对话、交流。说到提高沟通能力,也都是想着要提升说话的能力,也就是提升表达力。但杨帆老师在课程一开始就帮我们修正了这一观念。她认为,我们在沟通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沟通的目的

无论是亲子对话,还是朋友聊天,无论是会议讨论,还是对话谈判,任何沟通都是有目的的。但好像,很多时候,我们把沟通当作了一场比赛,一次说服,为了要争赢什么,为了要让自己占上峰。

所以,我们急于提升表达能力,或是为了“一言一出,谁与争锋”,为了几句话就能把对方说服。而事实上,一场沟通对话,是两个人的能量场,达到双赢的沟通效果,比我们自己成为主导、赢得高光更为重要。

亲子间的对话,为了增进亲子的感情交流,而不是只有大人居高临下的说教。朋友聊天,是为了增加情谊、放松心情,不是为了互相炫耀,或者好为人师地一厢情愿的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或是就某个问题论个短长对错。会议讨论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互相推卸责任。对话谈判是为了合作共赢,不是个人雄辩滔滔的秀场。

了解沟通目的的重要性之后,就会发现,比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倾听反而是更为重要,也常被人忽略的。

遇到过一个不怎么会倾听的领导,的确会让人觉得,和他说话能免则免。当同事想他汇报某个事情或是向他请示时,一句话还没讲完,就会被他打断。就算是他问下属一个事情,即使下属言简意赅地陈述,也常常被打断。接下来的就是他的长篇大论。这位喜欢“给人上课”的领导,却没有一点耐心听别人讲话。

人都希望被尊重、被重视。在一场对话当中,说话你来我往,倾听也应该是互相的。能从别人的话中听到意图、目的、问题、症结,甚至画外音、共情和同理心,不仅能让沟通的氛围和谐,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

就像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这样才是完整的闭环。可很多时候,我们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成果显现的输出,却忽略了默默的、更需要的耐心的输入过程。

沟通中的倾听就像输入,讲话就好比输出。如果我们不能好好地倾听对方的讲话,不能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从聆听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纳入自己即将进行的讲话当中,好的互动就不能成为产生。

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位领导,对别人的话失去耐心,自己的长篇大论会有多少人愿意认真听呢?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倾听对方讲话,没有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到对方讲话的目的和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在对方讲完后,先入为主地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就会另对方失去继续交流的欲望,谈话不欢而散,这就是所谓的“把天聊死”。

前段时间,接女儿放学时,看到女儿没有像往常一样见到我欢天喜地。于是,我就问她:怎么啦?
女儿说:铅笔盒上的贴纸被人撕掉了。边说边快哭了。
而从小经过我妈的挫折教育长大的我的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下次不要贴了。谁让把贴纸贴到显眼的地方的?
庆幸的是,心中冒出了第二个声音阻止了我快要说出口的这句内心OS。
我想起来,女儿说的贴纸是她自己做的立体贴纸。我明白,她这样带着哭腔的讲述,内心是多么难过。想象一下,自己的手作成果被破坏当然会觉得难过。虽然是小小的贴纸,也不值什么钱,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不是金钱能衡量的价值。
于是,我和她“同仇敌忾”,说:“谁这么讨厌,怎么可以撕你的贴纸?”
女儿流着泪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原来,是他们上兴趣课期间,学生们会去各个班的教室上课,女儿在回到教室的时候,看到在她座位上的是其他班级的一个女生。当女儿回到座位,从课桌抽屉拿出铅笔盒时才发凝聚了自己劳动的立体贴纸被撕得就剩下一张撕不下来的白纸了。
我和她分析说:估计是那个女生也喜欢你的贴纸,但撕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的,没有撕成功,只是破坏了贴纸。我又安慰她:妈妈会把这个情况反应给你们老师,请她和年级段的其他班主任说一下,教育好小朋友不要随意碰别人的东西。而我们回家还可以做更好看的,那个小朋友做了一件错事,却什么也没得到。我们虽然,失去了两个小贴纸,但我们又强化了防范意识。
女儿这才平复了心情。后来,我和班主任反应了这件事。第二天,老师说也安慰过女儿了。而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无论是我还是老师提醒她,下次特别喜欢的贴纸不要贴到铅笔盒上,以及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女儿就很听得进去。

因为,我知道。很多孩子丢了什么东西或者遭遇了什么事情回家不敢和家长说,最大的原因就是怕被骂。如果我的东西被偷了,大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谁让你东西没管好。而不是安慰和帮助孩子一起声讨犯错之人之后再来进行防盗教育。

就好像很多女孩子被侵犯,人们甚至家人的第一反应是:谁让你穿这么暴露?谁让你晚上一个人出去?谁让怎样怎样?

这归根到底都是缺乏倾听能力,没有同理心、共情能力,以及不知道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大人们向唯一能做的,是批评他们唯一能控制的人——孩子,这样,也可以降低他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负罪感。因为,他们常常会在这些质问之后说:不是跟你说过了么?谁让你不听我的话?

在问题发生之后,没有倾听能力的人,最常做的就是指责、批评,而不是关心关怀和帮助解决问题。

我很庆幸,在女儿的“贴纸事件”中,我没有“我老妈上身”,对着她说出我从小听了无数遍的话。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常常会是,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说心里话。

记得经典港剧《陀枪师姐3》中,茶餐厅里的客人们问模范丈夫和老爸程峰的育儿秘诀是什么。身为督察的程峰说:每天静下10分钟,听听少年心底梦。

如果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家长,不用刻意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专题对话,从早到晚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每一次和孩子的对话之中,好好倾听孩子的声音,就已足够。

亲子沟通如此,情侣夫妻也一样。很多不解风情、不了了之,甚至引发争吵的对话,很大程度上是倾听不够。

杨帆老师说:倾听,就是要让对方全然放心地表达。

只有好好倾听了,我们再进入表达的部分时,整个能量场才会流畅很多。这个时候的表达,自然也不会只是一方独大、居高临下,一厢情愿给建议、说评价。在表达的时候,杨帆老师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在表达时区分“观察”与“评价”。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在对话中常常忽略的一点。仔细检视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说的评价性的语言一定是多过客观陈述观察到的事实的。而跳过了陈述观察的部分,信息接收者听到的都是评价、建议甚至批评和指责。而这样的沟通的结果常常是不欢而散。

杨帆老师说:意识是温和的,讲出来的话才会是温和的。注意语言表达,也是调整内在意识的过程。

撒切尔夫人说过: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他会成为你的语言。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因为他会成为你的行动。你要小心你的行动,因为他会成为你的习惯。你要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会成为你的命运。

成就温和且有效的沟通,我们先要成为一个温和而大气豁达的人。或者说,实践温和且有效的沟通,能帮助我们更淡定从容和谐地应对挑战。


无戒学堂日更第87天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