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想要跑步锻炼,你会去健身房呢,还是去公园呢?”
<问题说明>
每天我们都会做很多选择,比如中午吃什么,晚上下了班干什么,要不要见某个朋友,是不是要换工作,和谁结婚等等。有的选择小且简单,很快就能做出决定,有的选择大且重要,要想做出决定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做决定的方式是什么呢?
一拍脑门?查查百度?问问朋友?还是有一个清晰的方法呢?
《做出好决定》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理性决策的六个步骤,利用决策平衡单来做出一个更优的决定。这对于做重大决定很有帮助,同时带着这种思维做小决定也能有意外收获。
第一步,识别和确定问题
第二步,确认决策标准
罗列8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些包括兴趣、价值取向、目标和个人喜好。
第三步,评估标准
把考虑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1-10分)。
第四步,制订备选方案
罗列选项,选择2-3个最优的填入表格。
第五步,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为选项的满意度打分(1-10分)。计算加权重的分数。
第六步,确定最佳方案
得出每个选项的总分,讨论和调整分数,得出结论。
此时,也可以考虑有没有更好的选项(增加新选项),也可以所有选项都不选择(宁缺毋滥)。
PS:如果希望做的更好,可以注意这四点——充分了解自己,全面获取信息,适度保持前瞻,不做决定也是好决定。
磁石用罗宾斯的六步来试试决定去哪里跑
背景
磁石身体不太好,身体过敏+睡眠质量不佳,一方面通过饮食作息调整,一方面希望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加上之前楼上的朋友说他带着好多人把慢性病跑没或者跑轻了,自己也还是有点心动的,不然不会从之前的日行一万步到日跑一万步了。不过自己一个人保持日跑一万步的习惯实在不易,加上春节打乱了节奏,再加上睡眠不好导致身体本来就疲惫,后面基本上又中断了。最近又被身边的两个小伙伴推动,是因为她俩在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年卡,跑的挺high。我们关系不错,自然不会放过我。
第一步,识别和确定问题
这一步是明确问题,其实也是明确目标。用POA思维的话说,凡事要先讲目标。
磁石期望养成跑步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缓解或者消除过敏和睡眠的问题。
第二步,确认决策标准
罗列8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费用、距离、群体、跑步效果、跑步感受、跑步指标呈现、使用时间、适合季节
第三步,评估标准
把考虑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1-10分)。
跑步效果(10)、群体(9)、距离(8)、跑步感受(8)、跑步指标呈现(7)、费用(7)、使用时间(6)、适合季节(5)
第四步,制订备选方案
1.家附近的未来健身:
跑步机上跑步和户外跑步效果差不多,只是空气流通差一些;在未来健身,可以有两个小伙伴一起,不过周间时间难对上,只能周六或周日;跑步机上的指标比较多,而且实时显示,户外跑步只能语音播报,一般一公里一报吧;健身房营业到晚上10点,这个比户外要强,因为户外到晚上就黑了,就要进入夜跑风格了,这个看个人喜不喜欢了;健身房一年四季温度恒定,而公园户外的话夏冬两季跑起来感受不好,要不大汗淋漓,要不冻得要死。
2.太平郊野公园:
距离都不远,距公园有1.2公里,距未来健身是500米;去公园可以有11层的老兄带跑,只是他时间不固定;从感受上讲,磁石更喜欢户外,喜欢自然环境,喜欢鸟语花香(当然有的小伙伴喜欢在跑步机上看剧,可惜不是磁石的菜);未来健身的年费是2000元,公园户外跑0元。
第五步,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为选项的满意度打分(1-10分)。计算加权重的分数。
第六步,确定最佳方案
未来健身得分400分,太平郊野公园得分412分,后者小小的胜出。
【思考】
1.在捋清楚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把目标期待捋清楚,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因素是相关的,同时打分是有效的。
2.罗列8个因素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想到那么多,但在思考的过程中,一个一个的因素还是被挖了出来。另外参考人、时、物的思路去思考,更容易找到相关要素。
3.给各个因素分配权重的时候,是自己真正认真思考重要性的时候。一开始罗列要素,费用是第一位的,但排列权重时,费用排名第五,权重没有那么高,而磁石更看重跑步的效果、感受还有跑步的小伙伴。
4.虽然作者试图尽可能理性评估,使用分值尽量客观评估,但实际上仍然不能排除打分的主观因素,这样得出的结果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参考值。更重要的是,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后,所做的决定更客观。如果两个选项总分差别特别大的时候,那么结果比较明显,但有些时候两者的得分差距不大,因此考虑额外选项和不做决定也是可能的。从实际的决定看,由于现在是春天,越来越暖和了,户外跑的优势非常明显,我会现在户外跑,等到夏天或者冬天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找一找打折年卡,再进到健身房里去跑步了。
//每日一问一答,激发无限潜能//
为什么我要发起#启发日记#?
新朋友跟写#启发日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