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从三星堆出土玉琮想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的组玉佩

专题: 哲思
作者:听书读书共分享 时间:2021-03-22 22:30:12  阅读:303   网上投稿

2021年3月20日,在三星堆4号坑提取出一枚玉琮。

大家都知道,玉琮,最早见于良渚,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它的造型是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地之意。这一发现,可以看出古蜀文化与良渚文化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证明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的:“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并不正确。

其实,早在玉琮之前,玉早已以它独特的品质走进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据专家分析,玉最初被作与神明沟通的神巫之器。当时人类从最原始的自然蒙昧崇拜,转向了具有特定形象的巫神崇拜,玉被根据祭祀对象不同而制成不同的形状。《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玉琮就是用来礼地的。

在经历了最初的巫玉阶段后,玉逐渐被用于礼而成为礼玉。同样是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规定了贵族各阶层用玉的质地、形制和规格,以玉为载体的社会礼制日臻完善。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也有表现礼玉的内容,就是组玉佩。

组玉佩是服饰的组成部分,西周时,不仅在腰前系较宽的巿,还会在身前系玉佩,垂至腹下。成组的玉佩,既是各贵族阶层显示身份的标志,身份愈高,组玉佩愈长。同时,组玉佩也是礼仪场合节步的工具。节步就是行步有一定的节奏,有一定的规矩。古代贵族们常以组玉佩中玉件互相碰击的声音作为步伐的节度,身份越高,步伐越小,走得越慢,气度越非凡,须走出“接武”“继武”等步伐来,行走时按规矩还要时刻倾听玉声,联想玉德,体现“君臣尊卑,迟速有节”。

 最初,组玉佩是戴在脖子上的。春秋晚期以后,组玉佩的佩戴方式及形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和东周时旧制度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历史潮流是合拍的。在佩戴方式上,此期组玉佩均不再套于颈部,而是系在腰间的革带,并垂至下肢。在形制上,构件中的玉璜被珩类器所替代,且新增加了玉璧、玉环、玉管等器类。

 从展厅里展出的四组玉佩和一组木俑来看,有两组可能是套于颈部的,其它则系在腰间的革带上。

组玉佩,一般由璜、环、珑、琥、觿、珠等组成。人们佩戴成组佩玉,不只是出于纯粹的饰目的,更是由于玉具有坚硬、润泽、纯净,美观等属性,因此被当时士人看成是人的完美品德的象征。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