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谈谈"误解" > 正文

谈谈"误解"

专题: 想法
作者:召_ 时间:2021-03-21 16:30:18  阅读:288   网上投稿

今天看到了简友格子书屋的一篇文章《现象|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天然矛盾》。里面的核心观点应该就是:读者很难完全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有感而发,就"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天然矛盾"发表下我的看法:

其实呢,这不仅仅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之间会存在的矛盾,如果推而广之,更加本质地可以归结为:信息的表达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天然误解。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表达者无论运用多么严谨的逻辑使自己的表达清晰准确,在传递的过程中都一定会有信息的减损。

如果你是文科或者工科出身,对于这样的“误解”一定深有体会。我自己是工科出身,对于我们做技术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读懂数据手册。而数据手册在初学的时候真的真的和天书一般。

我随便附上一小段(大致看一下就好了,没学过的人看不懂的)


看了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字都认识,但是串成一句话......数据手册应该是表达者和接收者之间,信息减损最少的地方了吧。因为逻辑必须严谨,一个参数出现偏差,工程上的损失都可能是巨大的。

写作者其实本质也算一个表达者,只不过表述的方法是用文字而不是声音。作为每一位表达者的我们也应该知道:误解永远无法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少信息的减损-----这也是每一位表达者的使命吧。

一个表达者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不要怕被误解。一方面相信自己传达的信息,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也有时刻警醒自己,如果真的传达不好的观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有些话本身就很容易产生歧义,这些话一旦传达出去必然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同样一句话,信息的接收方甚至会分有完全不同的两拨人持对立的观点。要表达的信息先过自己的大脑筛选一下,尽量表达歧义少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普适性也更强一些。

内化的知识更不容易产生误解

阐述一个观点的时候先问自己到底理解了吗?我自己经常写学习笔记,很早以前我的学习笔记就是把书本里的知识概念重新搬抄过来,这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当时无法理解的东西,你再看也看不懂。都不要说当时无法理解,就算当时理解了,过段时间再看都很难看懂是什么意思。无奈只好重新翻一遍书。”现在我的学习笔记是这样的,大致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概念性的东西只记核心观点,整个框架的作用;第二个部分,“通篇长文”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述出来;第三部分,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遇到一个问题就记下来,并且记下当时的时间日期,问题是什么,什么时候解决了,写下解决的日期,解决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部分,事实上很多人爱问问题,其实是因为懒,乱问,瞎问,甚至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直接就是一句:这个问题怎么解。

其实你有的困惑很多前人也一定遇到过,那些用内化了的知识阐述的观点,更容易产生共鸣。

最后想说一点,其实有误解并不可怕,接受些误解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可以接纳不同的见解,指正,批评,这没有什么。观点可以有你我,但绝对不能有高下。这这也是最基本的"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体现。这世上真正的理解并不存在,我们又哪敢"奢望"自己的表达不被误解呢?心态放宽,坦然些,这个更重要。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