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受到追捧《乌合之众》者煽动,也去阅读追捧《乌合之众》时,我们是不是“乌合之众”呢?
我觉得,是。
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乌合之众”,比较容易被煽动。
为什么要带个引号,因为我觉得的乌合之众这个词和《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群体特性并不相同。
乌合之众,出自《后汉书·耿弇传》,意思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乌合之众》这本书并不是讲群体的无组织,这样翻译不准确,当然这样翻译能够更好的煽动我们这样的乌合之众。
看看封面那句话“揭示心里操纵的真相,开启民智的经典之作”,多么有煽动性的一句话。
总结综合书中一些观点“最容易打动群体的话,是绝不可以论证的没有理性的简单明了的断言,可以加之,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
无论是作者,译者,还是追捧宣传此书的人,都很明白如何煽动大众,他们深知群体的特性,没有理性,易被煽动,善变等等。
还没看《乌合之众》,先被译者,宣传者好好上了一课。打开《乌合之众》,还是满满的煽动性言语,确实是一本好书,隔空煽动,好来推广自己的作品。厉害。厉害。
我主观臆断到这本书刚成书时可能并不出名,但是随着接连两次世界大战,这本书不出名都难,看着这本书就像是同时在形容一战二战时期的大众心里。那么不得不说这本书写出了一些群体心里规律,可能有些观点看起来有些耸动,有些观点可能放到现在社会来看不适用,但要知道本书成书于1895年,作者无疑是一位智者,开创了大众心理学,揭示了很多群体现象。
摘两个句子。
“群体永远在无意识的边缘徘徊,会随时屈从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判断能力,除了极端轻信之外再无别的可能。”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