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就是培养学佛做人的正知正见。大家都知道,无论有什么理想,怀什么抱负,做人是第一位。人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做不久。
德行天下
要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德,就看他的行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规则,都有它的道,规则也是道的体现。道是通过德体现出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就看他有没有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世间人的德则是体现在他们的社会价值上。求名当求百世名,求利当千秋利,求功当求万世功。一个人有这样的气魄,有这样的心量,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永远是德,永远是道。
宗教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道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上的力量。一切文化的形成就是一切制度的制定与形成。而文化的问题就是宗教的问题,宗教的问题就是道德的问题。一个民族的道德是由文化来决定的,文化又由宗教来决定的。宗教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古人说:“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人生一世,到最后什么都留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只有思想。我们要为人类留下精神食粮,所想所做的必须符合道、符合德。因为道的具体体现就是德,而德的具体体现是“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只有培养了一颗天下之心、众生之心,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心量和智慧去包容、去奉献,我们内在无尽的宝藏才能挖掘出来。人们常说:“量大,福大,造化大。”你想获得多大的福报,想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多大的贡献,取决于你的心量。心量不够,德是建立不起来的。德建立不起来,就无法入道。道和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一个整体,谁离开了谁都无法起用。德以道为体,道以德为用。
包容、有德、有道之人对道对德感悟至深,领会了道与德的内涵与精髓。无论什么东西,无论什么力量,遇到道与德,都会被融化。世间万事万物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终将融于德,归于道。
入道的具体体现在德上,德的具体体现在无我地为众生服务上。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以人为本,最终都要为人所用。无论你是学什么干什么的,都是为人类而存在而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
只有当你无我地为众生服务时,才能把自己的福德资粮累积起来。 谁留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以德为道的人一定会留到最后,以道为本的德永远立于不败。唯有道和德才放之四海而皆准。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的业绩和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他以德为本,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被很多人推崇、拥戴。厚德方堪载物,持道始能利他。
只有当整个国家,包括它所有的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都认可和遵循以道为本的德时,社会才会真正地和谐。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最终能让人类受益的只有道与德。人与人和谐友好,国与国和睦共处,都要遵循以礼相待、以德相融、以道相通的准则。如此,天下才能太平。
人的生命很短暂,要想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着手处就是德;要想完善自己的人品人格,也要从德入手。一个人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立于不败,关键因素就是德。世界运行的规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就是道与德。
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实际上,功和言在当今这个时代是很容易立起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德,他所谓的功和言就会随着他生命的消失而消失。如果他立的是德,行的是道,就算他的肉体消失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也会存留世间,永不消亡。有的人的确立了德,但没有立功、立言,他的德也不够圆满。修于德为贤人,行于道为圣人。
无德不养道,道必行于德。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特定的时候,立功也是做出业绩,比立德还重要。但是最终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的不是功,而是德。德是道的用,道是德的体。越是遇到挫折的时候,越要把持好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彰显德。
西方心理学家说人有五个需求层次:首先是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会需求,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学佛之后,拿佛的思想与他对照,发现他的思想还不够圆满,他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佛法是把自我的价值、自我的意识全部放下,更重注重德的修行。
德的体现就是舍。舍就是佛门里讲的布施。一个人能布施,敢布施,就是德的体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方为乐,只有在利他的同时才能真正利己。
一个人在团体里做出一点成绩,那是大家和领导给你平台、给你机会,你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有德的人会把他的业绩、光环分享给大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是做不了事的,一个人是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不仅一个人实现不了,恐怕两个人、三个人也很难实现。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
表面上看,我们彼此无关,人与人之间无关,行业与行业之间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就像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不能各自分离一样。
一个企业既不能没有董事长,也不能没有总经理。董事长侧重于经营,总经理侧重于管理。寺庙也是如此,方丈行的是道,当家用的是德。没有智慧的人用的是术,行的是技巧;有智慧的人用的是德,行的是道。
当你遇到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与大家分享,独乐不如众乐,独享不如众享。人是需要分享,需要关心关注,需要尊重、理解和认可的。
你想在一个地上立足扎根,靠的是德。德体现在修养、包容、谦卑上,更体现在舍上——舍去尊严、舍去名利、舍去我执。现在不能舍的,创造条件,将来也要舍。
菩萨道的六波罗蜜,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你把布施做到位了,后面的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都做到了,所以万法从“舍”入手。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有所建树,都要从舍入手,因为舍是德的体现。
你不需要绞尽脑汁,用尽方法、手段、策略、技巧、诀窍,这些都不需要,只需要一个字就全部解决了,就是“舍”——人家骂我,我就让他骂;人家讽刺我,我就让他讽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赢”给他,我来要“输”。当然,从究竟的角度上讲,有输赢也是自我的体现,一个平常心的人是超越输赢的。
所以,佛门里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和合而成,有形的都是受无形的主宰和支配。每个人内在的力量、内在的宝藏都是无穷的,只要你敢拿出来用,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缺。只是你不相信自己具足一切,总认为你缺了这个,少了那个,实际上那是因为你没有去使用。只要你相信自己什么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会发现你和那些伟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不增不减,你不比他们少什么,他们也不比你多什么。
一个人的心灵要想完全敞开,必须具备完美的品德。不具备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仅仅是身体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灵性的力量、道的力量。道的力量是无限的。有为的力量是属于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而这个世界真正的主宰者是道,是隐态的力量。
我们把德比喻成大地,世间万物都是建立在大地上。所谓的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靠的都是德,德是成就事物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优良的品质,才会成为“名牌”,在他身上才会有“名牌效应”。真正的名牌就是你的品质,真正的品质就是你的品德,你的品德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现在社会上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信誉和信任。信誉和信任只是一种现象,它们的根还是在德上。人没有信誉,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少了德。团体、企业也是如此。
德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但是你必须有这样的意识:你的生命能长存不死靠的是德,能把小事做成大事靠的也是德。没有知识,可以学习,没有能力,可以培养,但是要想把德培养起来,不是短时间内所能达成的。
只有用德充满你的身心,让你的身体流露出的都是道德的血液,你的举手投足才会放射出道德的光辉。检验一个人有没有德是需要时间的。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其共事,尤其是共患难,共同面对利益,只有在财色名利面前,一个人的本性才会真正暴露出来,你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人是否真有品德。
师父的职责就是育人。高明的师父是以德育人,育人以德。没有智慧的师父,或者说没有开悟的老师是以术育人,育人以术,也就是教人方法、技巧、手段。如果你有智慧、有眼光、有胸襟、有器量,你就育人以德;如果你没有智慧,没有眼光,没有胸襟,没有气量,你就育人以术。
如果今天我是以术来教育我的徒弟,将来他们就会用术来对待我;如果我是用德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将来他们就会以德来回报我。
其实,我们在展现德行的同时,就是在展现智慧。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胸襟、足够的器量,才能称之为有德。无德的人只会用术、用伎俩。有智慧的人则是用德,他手里握着的永远是“德”这把尚方宝剑。谁都会为德让路,世上的任何力量都无法胜过道德的力量。
有道德的人就敢于承受不好的结果,敢于把不好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你们都是对的,都是我的错。其实这样做更容易赢得人心,更容易把福报聚集过来。可是有些人恰恰相反,责任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我的。久而久之,你就成了光杆司令,护法神都离你远去了。
学佛的人,有多大的心量,就能证多高的果位。你有菩萨的心量、菩萨的心胸,你就证菩萨的果位;你有佛的心量、佛的心胸,就证佛的果位。
佛教把地球叫做“娑婆世界”,别名“器世间”。就是在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是通过物质交换来达到自己的意愿,来认可彼此。比如,当我拥有某种物质,我把它分享给你时,你愿意或者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回报以我想要的东西。
只有在舍的同时,才会得到你想要的。你舍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要看他创造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要看他从社会上获取了多少财富,获得了什么名利地位。要看有多少人认可他,有多少人回报他,有多少人追随他,乐意为他付出。
其实,当大家回报他的时候,他不会把这一切据为己有,他会把所获得的一切回馈给大家。而这时候他得到的更多。这时候他就是以德报德,以德服人,以德垂范。 有德的人从来不会据功为己有,从来不会据物为己有。功是别人的,物也是别人的。
有德的人会据过错为己有,据灾难、祸害、困难为己有,把不好的都据为已有,把好的都分享给别人。一个人有这样的心量和境界,当师父就成功了,当领导就成功了,当父母也是成功了。
有德不仅体现在任劳上,更体现在任怨上。我们说任劳容易任怨难,任劳是一种责任,任怨是一种境界。做到任怨要有品德。只有德行圆满了,才能无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才能感天地,泣鬼神!这就是德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