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读的是《这些人,那些事》书中的第五部分:有个日夜思念的地方,叫故乡。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关于故乡,最出名的或许要数余光中的那首《乡愁》。乡愁就像是一张邮票,一张船票。故乡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总是和每个人的儿时经历,和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息息相关。
说到故乡,我们会想起曾经做错事被父母责骂,会怀念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玩闹的快乐时光。
在吴念真的心中,故乡也是这样一个承载了很多人与事、笑与泪的特殊存在。其中有个高丽参的故事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吴念真的故乡在一片矿区中。矿工们下了班,喜欢一边聊天一边削脚上的死皮。
那些脚皮很像切了片的高丽参。有人突发奇想,把脚皮装进袋子,在上面写了高丽足五两几个字。
路正巧那天晚上,村里有个叫阿溪的人正为母亲的病犯愁。无意中他发现了这包高丽参,喜出望外,立刻拿回家煮了给母亲吃。
谁想到,本来快断气的老太太竟然康复了。
村里人知道后都沉默不语。谁也说不出口,那包所谓的高丽参只是一包脚皮。
或许我们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没有这么奇幻的经历,但肯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部分。
小时候,读过杜甫的一句诗“月是故乡明”,正是对故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
当代人虽然不流行作诗,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关于故乡的那一页同样令人向往和思念。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这些人,那些事》的第五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雾附: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从十岁开始,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学习生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月是故乡明
唐代
作者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作品译文
戍楼上的锣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在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