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量子世界的瞬移 > 正文

量子世界的瞬移

专题: 深度思想交流群
作者:JohnMarti 时间:2021-03-12 16:35:47  阅读:287   网上投稿

在传统的科幻故事中,超距传输器(或者按照《星际迷航》中的名称——传送器)先要扫描某个物体以确定其全部组成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远方的某个位置,在那里,另一台机器将按照这些信息重构该物体。不管是先将物体本身 “分解”,然后将其原子、分子与蓝图一起传送到远处来构建该物体的副本,还是直接用远端的分子和原子来构建物体的副本,都只是不同版本的小说式虚构。我们将会看到,过去10年间发展起来的超距传输方法在本质上与后一种情形倒有些接近,但由此引出两个问题。

• 第一个是标准但棘手的哲学难题:如果真的可能的话,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才可以将副本识为、称为、认为是原始的物体,并像对待原始物体一样对待副本?

• 第二个问题是,是否有可能——即使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完美地扫描一个物体,准确地探明其组成成分以便我们可以完美地绘制出该物体的蓝图从而重建该物体?


在由经典物理定律掌控一切的宇宙中,我们对第二个问题可以做出肯定的回答。理论上,组成一个物体的每个粒子的所有性质——每个粒子的类型、位置、速度,等等——都可以完全确定下来,并作为重构物体的蓝图传送到远方。当然,完全确定组成一个物体的全部基本粒子的所有信息会难得超乎想象;但是,在经典宇宙中,唯一的障碍来自复杂程度,而不是物理。

在一个由量子物理掌控的宇宙中——比如说我们的宇宙就是这样,情况则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测量将使一个物体种种可能的性质中的一个脱离量子迷雾,使之获得确定的值。比如说,当我们观测一个粒子的时候,我们所观测到的当然是某一确定的性质,但这一性质并不能反映我们观测之前该粒子所具有的杂烩式量子性质。因而,一旦我们想要复制一个物体,我们就将面对量子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要想复制,我们就必须知道要复制些什么,要想知道复制些什么,我们就必须观测,而观测又会造成改变,所以我们要是按照我们所看到的进行复制的话,那复制的产物就不是观测之前的那个物体了。这就表明在量子世界中,超距传输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这种不可能并不是由技术上的复杂性造成的,而是由量子物理的先天局限性造成的。

原始物体与副本之间的关系,量子物理给了一个明确又鼓舞士气的答案。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宇宙中的所有电子都彼此类同,因为它们都具有完全一样的质量,完全一样的电荷,完全一样的弱核力和强核力性质,以及完全一样的自旋。而且,已经经受住了实验检验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上面所列举的这些电子性质就是电子所能具有的全部的性质。按这些性质来看,全体电子彼此类同,而且也不存在其他可以用来区分电子的性质。同样,所有的上夸克彼此全同,所有的下夸克全同,所有的光子全同,总之,任何一种基本粒子都会彼此全同。


几十年前量子方面的先驱者就认识到,粒子可以被看作一个场最小可能的波包(比如说光子就是电磁场最小的波包),而且,根据量子力学,一个场的这种最小组成总是全同的(或者,我们可以在弦论的理论框架下这样理解,同一种类的粒子之所以有全同的性质是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种弦的全同振动模式)。同一种类的两个粒子唯一有可能有所区别的地方是它们处于不同位置的概率,它们的自旋指向特定方向的概率,以及它们具有特定的速度和能量的概率。又或者按照物理学家们习惯的说法,两个全同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量子态。但要是同一种类的两个粒子处于同一种量子态的话——有一种可能性不能算在内,即,一个粒子有极大的概率在这,而另一个粒子有极大的概率在那——量子力学原理就会保证它们不可区分,并且这种不可区分并不仅是实践意义上的,更是理论意义上的。这样的粒子可算是完美的双胞胎。一旦两个粒子交换彼此的位置(或者更准确地说,交换两个粒子处于给定位置的概率),我们将没有任何办法发现这种交换。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想,开始的时候我们把一个粒子放于此处,然后不管通过什么办法把另一个放在远处的同一种类粒子置于完全相同的量子态(使之具有相同的自旋指向概率、能量概率等),这样制备的粒子就将与原始粒子不可区分,这样的过程就可以称为量子超距传输。当然,要是原始粒子在整个过程中毫发无损的话,你可能更愿意将这个过程称为量子克隆或量子传真。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想法的科学实现将无法保护原始粒子——在超距传输过程中它将会不可避免地被改变——所以我们不会为到底取什么名称而感到两难。

理论上得来的证据倒是强烈地支持已经成功传送这样的结论。决定一个物体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听起来是什么声音,闻起来甚至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就是物体中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所以传送过去的轿车应该就是原始的DeLorean。

任何一个活着的人,只要他体内的全部原子和分子与组成我身体的原子和分子处于完全一样的量子态的话,那“他”就是我。即使“原始”的我在“拷贝”生成后仍然存在,我(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宣称每一个都是我。我们应该有同样的想法,都会发自肺腑地觉得彼此并不高于对方。思想、记忆、情感和看法这些东西建立在组成人体的分子与原子性质的基础上,要是这些基本成分具有相同的量子态的话,那么由这些基本成分构成的人也会有完全一样的意识。时光流逝,我们各自的经历将使我们彼此不同。但是我相信,从此以后将有两个我,而不是一个“真一点”的原始我加上一个“假一点”的拷贝我。

我们姑且先不讨论你在传输人类这一假想问题上究竟持何种观点。借助于量子力学的神奇力量,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证明单个粒子可以——实际上已经实现过——超距传输。


---------//---------

参考资料

-

Callender, Craig, and Nick Hugget. Physics Meets Philosophy at the Planck Scale. Cambridge, E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

Cole, K. C. The Hole in the Universe. New York:Harcourt,2001.

-

Crease, Robert, and Charles Mann. The Second Creation. New Brunswick, N. 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96.

-

Davies, Paul. About Time. 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5.

-

——.How to Build a Time Machine. New York:Allen Lane,2001.

——.Space and Time in the Modern Universe. Cambridge, E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

D.Espagnat, Bernard. Veiled Reality. 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1995.

-

Deutsch, David. The Fabric of Reality. New York:Allen Lane,1997.

-

Ferris, Timothy. Coming of Age in the Milky Way. New York:Anchor,1989.

-

——.The Whole Shebang. 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7.

-

Feynman Richard. QE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费恩曼,《QED光与物质的奇异性》,商务印书馆。

-

Folsing, Albrecht. Albert Einstein. New York:Viking,1997.

-

Gell-Mann, Murray. The Quark and the Jaguar. New York:W.H.Freeman,1994.盖尔曼,《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