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龙巴
偶然间注意到一位简友的“个人介绍”,简简单单20字,凝练地注解了他在简书里的全部创作。这20字,多一个字就不好,少一个字或换一个词也不能更妙。
老实说,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他的创作内容,无论是文字还是画作,没错,他们都被印上了作者的思想,他显然是个独特的存在。不过他那20字的“个人介绍”却说的极明白不过,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给出一个评价——高级。
如果简书的个人介绍可以像微信朋友圈的封面一样点赞,我真是求之不得。
怀着好奇心,我又看了其他简友的个人介绍。五花八门总没找到比他更好的。有的干脆没有介绍,其实挺好,无需条框定格,自由自在。我倒有心想修改一下自己的个人介绍,无奈才思枯竭,什么都想不出来。
个人介绍这事让我联想到写文章。想归纳个恰到好处还让人感觉别具一格的个人介绍不容易,就像每个人的文章,被读者广泛喜欢还保持自己的风格,方算得上是个好的笔者。
对于爱舞文弄墨的人而言,从小到大,写了那么些字,总能固化出一个风格来,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文章的骨架上,体裁、内容和观点都是印证。形成自己的风格,关键是自己有怎样的思考,文章不过是思考的呈现罢了,当然好的文笔自然是更好。
有思考,才有表达的欲望,同一件事,每个人的思考不同,表达自然不同。我觉得这位简友的个人介绍高级,其实,佩服的就是他的思想。思想把他和别人区分开来,甚至和大众区分开来,你觉得他的东西好,很特别,别人模仿不了,自然生出欣赏来。
前些天看简友写的故事,矛盾冲突不断,结局反转,立意朴实真切,很打动我,当然喜欢的人不少。从生活中来的灵感,加上自己的构思和设计,就成了一篇有趣的故事。虚构类文章这脑洞开的厉害。
有些简友的书评写的很棒。每一个小观点的提炼无一不是思想的火花。甚至有人将一本书不断深挖,想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不同观点,形成十几篇拆书稿,令人佩服。
这让我想起刘慈欣在三体里的一段和写小说有关的情节。罗辑的女友白蓉是一个写青春小说的作家,白蓉请罗辑写一部关于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小说当作生日礼物送给白蓉,结果罗辑被自己构思出的女主迷的神魂颠倒,和自己心中完美的女人谈起了恋爱,而这场恋爱居然超越了现实成为最让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罗辑不清楚为什么小说中的人物不受自己的控制,白蓉的一段回答颇值得回味:
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了经典。
可以说,这也是刘慈欣对创作小说的一种心得吧。思考能力不同,思想就被分成了不同层次,大师们的思想孕育了无数经典形象,他们在一本本静态的书卷里活生生地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