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老家,每每在街头相逢,人们的问候语就是“你喝汤了冇(冇在此发“喵”的读音)”,相当于问“你好”的意思。
那时候,我们管母亲不叫“妈”叫“奶”,一声,跟“奶奶”只少一个字;管大点儿的饭碗叫“搁搂”。譬如小孩儿过生日了,妈妈给他盛了一大碗好吃的,他会高兴地说“俺奶箍俺舀了一搁搂准肉。”这里的“箍”就是“给”,“准”就是“全部,都”的意思。
小孩出门疯着玩,不小心摔伤了膝盖,就会对妈妈喊:“奶,我磕住不老盖儿啦!”妈妈会训他:“你眼睛长到呼歇门儿上啦!”呼歇门即卤门,在头顶上,也就是“不长眼”的意思。
据说老家有个人大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师,登台讲课需要说普通话,她拿腔作调地问:“同学们都准备好钢bei(笔)了吗?”孩子们齐声回答“准备好钢bei了”,然后是哄堂大笑。要知道,在我们老家“笔”的发音是“bei”不是"bi”。
如今在老家里,年轻人都学讲普通话,讲地方话儿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了。每次回老家,听不到亲切的地方话儿,缺少了浓浓的乡音,心里总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