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摘析 > 正文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摘析

专题: 想法
作者:石宏博 时间:2021-03-09 04:37:13  阅读:884   网上投稿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作者:明.冯梦龙  再析:石宏博

原文: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日:“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日:“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摘: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析: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宏伟的楼字,也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再广阔的海洋,也是涓滴不息汇成的。放眼今日之中国,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改善社会民生,抑或是建设法治国家,都有一个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过程,等不得也急不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爬坡迈坎、攻坚克难,最是考验决心与耐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前进,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大干快上的盲目,下一番苦功真功才会有新突破。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则大事可为、大业可成。

再析: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前一句从事功的角度,后一句从自然的角度,来阐述,人与组织与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事功,义者,赏善罚恶,以立事立功。事,为实践,功,为检验过的成果。这个功不是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系统的,随着时间和系统的各个组成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功不单是有实力上的认可,更要有道义上的认可。实事求是是标准。

行事功,一个注意是组织的重要性,一个注意是过程与方法的不可替代性。单个的人,无论是生存还是获得利益,都是很困难的,所以人要形成组织,以良好组织的力量去生存,去获得利益。而过程与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功夫水平,事不由来不知艰辛,仅仅凭着不顾事实的空想与焦虑,没有为之付出相应的谋划,行动与手段(谋划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系统的,但谋划的心态要清净,即目标明确(可动态弹性)所谋可期),是不能够成事的。

自然,其中蕴含着造化的伟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人类社会存亡的准绳。自然就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

法自然,一方面是对生存的环境心存敬畏,一方面是对更好的生存的美好愿望。

心存敬畏,具体来说就是要有道德,不以损害自己生存环境(根本)为代价来作死,积极应对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同时人为万物之灵长,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苍生。

达成更好生存的美好愿望,是在心存敬畏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自然哲学的原理,并将之使用在事功身上。归根结底,个人与组织与社会的生存与利益是两大考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它们是通过“道”来进行交互的,道不单纯是理,它玄澹虚无,无所不包,富于变化,这是因为现实生活的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种充满弹性的描述,才是对于事实的尊重,也是对于未来的下一辈的切实的照顾。这其实是一种客观眼光与主观立场的结合。

总之,事功与自然,看似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可以共同归结到人类的生存与利益。而对于事功的壮美,自然的伟大,我们一方面要欣赏这种壮美与伟大,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在这份壮美与伟大背后的由来,这样才有教育意义。在这份意义的熏陶下,开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融入到社会当中,与自然互动,并且践行着新的由来,让壮美与伟大,天长地久,生生不息。

另:关于邪恶

邪恶的含义是一种自我毁灭,而这种自我毁灭的人,不但自己毁灭,还会让他周围的人同样毁灭。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