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近代著名诗人系列之陈寅恪 > 正文

近代著名诗人系列之陈寅恪

专题: 随笔散文
作者:杏花疏影1 时间:2021-03-09 04:33:38  阅读:298   网上投稿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陈寅恪《吴氏园海棠》

抗战结束后,陈寅恪重返清华,过上盼望已久、甚至觉得一生都难以再求的平静生活。好日子是短暂的,至1948年底,决定离开都门,避地岭南。目盲脚膑做大撤离,一如数年前之坚决不犹豫,可见他这种避地的思路有多“顽固”。他不以自己为废人而能幸免,离开中心是打定主意的“读史早知今日事”。这是第二次避地。在第一次避地的途中,在蒙自写下海棠诗;在第二次避地的岭南,写诗思念在清华手植的海棠,都与这最初的一首海棠诗相呼应,描摹出飘泊的花。

他是中国现代久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是一代宗师陈寅恪。他终身连一张过硬的文凭都没有,历史学家傅斯年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1925年冬,陈寅恪抵达清华。他讲课前,讲义做得极为细致,每一课都要求讲得比上次更精彩,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令人瞠目,搞得很多学生根本听不懂他的课。可听懂的人,无不觉得是一种享受。北大教授季羡林就曾回忆说:听陈先生讲课,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

学生听不懂,教授来听的却不少。朱自清、钢和泰私下要到他的课表,研究院主任吴宓风雨不误,每课必到。因常能为人释疑,清华园里奉他为“活辞书”,不少学生发现自己教授也爱听他的课,最后就尊称陈寅恪为“太老师”。

1962年,吴宓来看他时,他感慨万千:“柳如是是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要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写此书,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1969年10月7日晨5时30分,陈寅恪心力衰竭,溘然长逝,离世时,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是眼角不断流泪。11月21日晚,妻子唐筼也追随丈夫而去…《离骚》有言:“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求一生之学术理想、为达澄澈之思想境界,先生盲眼、跛足、受辱而不改,当世者能有几人?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