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卡达莱与《亡军的将领》:一场从未停歇的战争

专题: 简友广场
作者:布鞋先生 时间:2021-03-01 16:30:37  阅读:227   网上投稿

历史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丑罢了。

细读历史,你就会发现,似乎从未有过客观的历史,

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每个人都在争夺书写它的权利。

庆幸的是,总有人愿意逆流而行,卡达莱的《亡军的将领》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重庆出版社;作者-伊斯玛伊尔·卡达莱 )

他尝试通过不同战争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构建出真实而具体的战争真相。

1963年,此书一出,便赢得世界文学评论界一片喝彩,巴黎《费加罗报》更是直接称其讲述了一场“墓穴里目击的战争”。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卡达莱的作品,总能站在极高的视角,去呈现人类自由、人与社会、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拜读完他的作品,希望能帮大家解读一二。

(一)讽刺的是,谁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想读懂这本书,大家得先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源于意大利法西斯侵占阿尔巴尼亚,是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的展示。

通读全书,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作者对书写角度的精巧设计。

卡达莱着墨最多的,并不在战争过程本身,而是对战争的影子描述。

毕竟,在国与国之间宏大的战争背景下,一切个体都是渺小的,不被看见的,有的只是那被来回争夺的资源与利益。

只有等你深入其中,你才能真正触碰到那些细节。

作者正是通过一个意大利将军的视角,在其前往阿尔巴尼亚寻找阵亡官兵的过程中,全方位的展示了各色亲历者对战争的思考和态度。

战争究竟是什么?

是神父与上校老婆的神秘关系?还是敌对双方相互的刻板印象?

是后线城镇新开的妓院?还是那被拿去换取鸡蛋的枪支?

是那婚礼上阿婆的歇斯底里?还是将军的醉酒、幻想以及日日的午夜梦回?

伦理、偏见、慰安、厌战、复仇和战后心理综合症,这些直击本质的问题,在作者插叙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加持下,更显得魔幻无比。

(二)你期待的,不过是尸骨堆起的功勋

比流血更难以忍受的,是结痂时无尽的瘙痒;

比烈火更可怕狰狞的,是灼烧后溃烂的肌肤;

比战争更令人发怵的,是动荡后内心的焦土。

麦克阿瑟曾在退出战场的离职演讲上说,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将军不过是挖掘尸骨时,窥见了战争的一角,便已精神紧张、记忆闪回、恶梦不止,大有战后心理综合症的倾向。

未历战乱,尚且如此,那些身处其中的亲历者又当如何呢?

从自认为“高傲而孤独的鹰”,到“如同一只悲剧性的、孤独的鸟”;

从自认为“代表的是文明大国,因此事业也应该是宏伟的”,到“仿佛将全世界的耻辱和负荷都背在了身上”。

在未经战事的人眼里,战争是如此令人兴奋。

将军在不同时间线上的转变和对比,绝不仅仅因为被踢下桥底的上校遗骨;

更是因为想象与现实的落差,是自我实现的溃败,是一份足以压断脊梁的“荣誉”,是一份尸骨堆起的“功勋”。

正如作者书中所说,

“没有什么比战后寻找遗骨这种事更虚伪的了,我可不想让自己得到这样的优待。这不是探寻尸骨,而是制造恐怖。”

这些遗骨就是战争的本质所在!

这一切是如此的野蛮,又如此的诚实。

(三)战争是生存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说,

“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正如我们所知,一切政治问题背后其实都是经济问题。

战争的争夺,是生存空间与自然资源的争夺,是利益的争夺,是生存的博弈。

但我们也要知道,人类社会的生存从来都不只“博弈”一种手段,还有一种手段叫“协作”。

就像书中结局所示,将军抛开成见与中将深夜长谈,撇下猜疑去敲开神父的房门。

人类群体想要真正的和解,正是从建立广泛且深度的协作关系开始,这或许也是遏制战乱最好的手段吧!

好了!这就是我在这本书所看到的一二。

如果你是一个对战争与秩序、人文关怀和社会科学等有兴趣的朋友,推荐你看看这本充满魔幻现实风的小说,无论是作者对现实的洞察,还是犀利的反讽,相信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