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倾听很重要,但倾听对很多人来说都很不容易。
听和说,是沟通的基本过程。缺乏倾听的人,往往过度表达。
一位女性喜欢说教。对丈夫和孩子,她常常就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喋喋不休。
比如,丈夫因为炒股时判断失误亏了钱,此后这件事一直被拿出来作为数落丈夫的素材。
再比如,孩子没有考好,成绩公布的当晚她批评了孩子一个小时仍不停歇。此后每次看到孩子没有好好做作业,便拿上次没考好说事儿。
尽管她说话时,父亲和孩子常感到心烦意乱,但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大部分时间,父子俩都得听她说。即便不同意她的观点,父子俩也很难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位女性的“心里话”,似乎怎么说也说不完,她牢牢地把谈话空间把控在自己手上。家人想表达不同观点时,通常很难插上话。
即便这样,她仍旧感觉自己没有被理解。她的心里,有太多东西想要倾倒出来。
02
倾听有时甚至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困难。
我有一位朋友,多年前通过自学拿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后来,她虽然没有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但却一直不停地学习、反思、精进和成长。我敢说,她自我成长的意愿一刻也没有中止过。
可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反思的人,也经常难以觉察到自己过度表达、缺乏倾听。
她有着极强的表达欲。和我在一起时,常不自觉地口若悬河。有时我打断一下,很快她便能继续接上话题。我们在一起,以“她说我听”为主。
事后,她多次表示,自己倾听不够,要练习倾听。我能感到,她说这话时,是很真诚的。但说归说,真的到了一起聊天的时候,她又很容易滔滔不绝。
如果我不从旁提醒,她自己很难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占据了大量的谈话空间,也很难意识到,我们说话的比例严重失衡。
这是因为,她实在太享受表达的过程了。说到兴起处,常常无法自控。
看吧,即便是对长期学习心理学的人来说,也不是很容易掌握。
我不禁感叹,倾听真难。
03
我还认识不少喜欢滔滔不绝地讲话的人。他们大多比较自信,很有热情,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也喜欢听到别人赞美和肯定自己。他们不是老师,但却好为人师。他们大多通常对别人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经常说教。
我说教的对象,一是我先生,一是我闺蜜——他们都是最包容我的人。
我闺蜜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从来没有在我说话时打断过我。有一次我问她:“我是不是喜欢说教?”她竟然说:“因为你说得都对呀!”实在太爱我,变成了溺爱。
但是我先生后来便不再耐着性子听下去,而是打断我,简单地说一句“您先忙”。这时,我便知道,他不想再听了。
无论我认为自己说得有多对,只要我发现自己又开始说教了,我就立刻噤声。绝不会任由自己继续说下去。
因为,说教不是沟通,我不能剥削他们对我的爱心。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互相影响,关键因素不在于你有多正确,而在于你有多真诚。无论你说的内容是多么正确,只要你的姿态变成说教,就不再真诚了。
再说,只说不听,会伤害人际关系。
伴侣可能会离你远去。因为他从来就只是个陪衬,只是你的倾诉对象。这样的伴侣关系不平等。
孩子会和你疏离。很多抑郁的孩子,都有一对不愿意听他说话的父母。这些父母自大地认为自己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甚至对孩子说:“你撅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他们很少试着聆听,也就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
没有人需要正确的废话。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
04
擅长说不擅长听的人,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知道的每一个喜欢“滔滔不绝”的人似乎都是这样:内心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要倾倒出来。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希望别人都接收。但其实,并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不是想接受,或者对方想接收多少。只是全凭着一股子自信,一股脑儿地往外倒就是了。
这就不是自信,而变成不健康的自恋了。
讲话人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你和我,而是一个大大的“我”和一个小小的“你”。表达自我的感受比聆听对方的感受更重要,实现自我的需求比关注他人的需求更重要。
他们能吸引到的人,往往是自我不够强大、没有独立见解和观点的人。这样的人,极容易被他们的魅力所折服。但这样的关系,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自恋而存在的。
别再过度向亲人或好友宣泄自己,这对他们不公平。他们并非每天都准备好接收你的讯息。他们并非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听你想说多久就说多久。他们并非每天都准备好,迎接你各种各样的心情。
先闭上嘴,找到自己的宣泄方式。
对于热爱表达的我来说,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和宣泄方式。有时,我甚至为了保护自己的写作动力,刻意少说些话,这样,既避免了对别人的过度表达和说教,又有足够的内在动力使我“奋笔疾书”。
再打开耳朵,给他人一个宣泄出口。
倾听的要素大概包括关注的眼神、微微前倾的身态、不打断、没有成见和偏见等。倾听需要一个人聚精会神,是一件消耗心力的事情。倾听不但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
倾听,需要相当地有意识的努力。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