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意间在微博的热搜中发现了#孤独和病痛哪个更让人绝望#这样一个话题,发现这是由一个舞台剧《巴西Brazil》引发的深度探讨。
看完一次后,我又接连看了两次,一次比一次让人陷入深思,而每一次都让人默默流泪。
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床上瘫了8年的男孩子和一台濒临报废的破旧看护机器人之间的故事。
一个是被妈妈忽视遗忘,多年只能面对着一台无趣机器等死的无法动弹的植物人,一个是看似没有感情只有程序的不离不弃的机器人。
男孩子在出现意识后回顾这些年在病床上承受的痛苦,面对设定好的周而复始不带感情的程式化陪护,听故事-被动运动-看大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深深的孤独感淹没。
而机器人呼叫妈妈想把孩子有意识了的好消息告诉她,传来的是无人接听和关机的回应,绝望的孩子想到的只有——死。
最亲的妈妈也已经麻木,选择接受现实,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就交给机器人陪护吧。不用太好,不用升级,程序故障了零件老化了,都不要紧,因为孩子也差不多了……
而那个不通人情,把说明书当故事书读,把开机画面当做看大海,给孩子做四肢运动掐紫了皮肤的机器人陪护,却履行着他不离不弃的使命。
他让有意识了的孩子用“眨眼”自主选择床单、睡衣、枕头和食物,让孩子用摩斯密码跟他交流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最后,当孩子拼出命令代码“Brazil”求死的时候,机器人宁愿选择自毁也不选择伤害他。
就截止在刚刚那一秒,我脑子里计算了15亿个解决方案,
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绕过你命令的办法了……
阳光真好啊!
画面停格在透过窗户洒进屋内的那一道阳光,机器人低头冒出了白烟。完全泪目……
△图片来自网络02
前段时间刚看了一本复旦美女哲学博士陈果的《好的孤独》。她说孤独藏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所有复杂会变得简单,所有空虚会变得充实,
所有焦虑会变为平静,所有脆弱会变为强大。
从此再也不会感到迷茫,再也不会为谁受伤。
陈果《好的孤独》
我一直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直到看了这个舞台剧。我想,一个正常人需要一定的孤独来面对自己。但是,对于一个久卧病榻的人来说,孤独,真的能令人弃生。
孤独和病痛,到底哪个更让人绝望?很多人说当然是病痛,那种生不如死,那种刺骨钻心,没有和病床亲密接触过的人不会懂,拥有健康远离病痛也就不会感到孤独。
说的没错,病痛是身体上的痛,如果是短暂的,如果有亲人的围绕和鼓舞,谁都充满对生的渴望。
然而,那些躺在病床上无法预知死神何时降临的人,那些连家人都无能为力选择放弃甚至遗弃的人,身体上的疼痛根本就没有心灵的万念俱灰来得锥心。
所以就像剧里的男孩,明明在瘫了8年之后有了意识,这分明是好的迹象,生的希望,可是面对至亲之人的忽视和放弃,他宁愿选择去死。
什么是哀莫大于心死,也许,这就是。
03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个人长期孤独会有怎样的影响?”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说到几个点:
孤独会使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孤独感越强烈,我们的免疫能力越差;
孤独让人感到寒冷;
孤独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早逝;
孤独使人衰老。
一共提了8个点,其中有一半都跟身体产生关联。
没错,正常人如果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一个本身就有病痛缠身的人来说,孤独感只会加剧病情的恶化和难以逆转。
大家也都知道,心态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太重要了,心态好的人连癌症都能战胜,心态不好的人小病也能酿成大病。
然而好的心态来自哪里?一个被孤独吞噬的人是很难有良好的心态去对抗病魔的不是吗?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很多人都知道。对于一个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生理需求已然是严重缺失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这时候,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其实是可以获得的,甚至足以支撑自己获得重生。而这些需求其实就来自关注、陪伴和鼓励。
网上有一个2018年统计的数据——近十年老年住院人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7.48%。
可是,看看我们的周遭,看看医院的病房里,那些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老人,那些无法自理面容麻木的病人,身边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保姆和看护,亲人子女也只是寥寥。
我的奶奶在十几年前离世,那时候的我还在读大学。奶奶已经被医院宣布不治,回去过最后的时光。
我清晰记得那个假期里温暖的午后,我陪在奶奶身边,推着她出门转了一圈,和她说大学里的事情,和她聊家长里短,开心的不开心的我自顾自地讲。
也许是因为天气适宜,也许是因为再无药物的打扰,也许是因为我的絮絮叨叨,我分明看到奶奶苍白的布满沟壑的脸上泛起了红润,还有安详的笑容……
当天晚上,奶奶就走了。但是,她走得平静而释然……
为人子女,我们也有父母老去卧床的时候;为人父母,我们也终有一天会躺平身不由己。
为生活奔忙,为医药费发愁的时候,或许确实很难有大把的时间坐在床前摸摸父母苍老的脸庞。
其实他们要的不多,只是得空的陪伴,说说话晒晒太阳,知道我们都好,知道我们放他们在心上,就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
反过来,有一天是我们躺着,对子女的希望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