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商人炮伤广东百姓,乾隆下旨命和珅前往广东办案。
公堂之上,和珅了解到英国商人原本在庆祝圣诞节,三个渔民之死实为误伤。因此,他们申请和珅先审查此案,了解案件之后再做定夺。和珅为了让此案审理名正言顺。便来到正在举办丧事的渔民家中。
和珅先是将安抚银两给到遇难家属,然后再详细问明事发当晚情况。据渔民所述,当晚英国商人确实属于误伤。
但在案件审查的过程中,和珅发现广东每年的贸易产生的关税数额巨大,但因为此案,商埠纷纷关闭。所以,综合考虑之后,和珅最终决定,只需处死开炮的凶手。但两广总督却对此不满,认为此事处理有伤国体、国威。
两人因此翻脸对峙,但在行刑现场,和珅只将其中一人处死,两广总督以大清“一命换一命”的律令向乾隆参奏和珅。和珅回京复旨,却被乾隆评价维护英国商人。和珅以大清与英国商人通商,可以为大清缴纳税赋。一君一臣之间,竟在朝堂之上辩论,最后,乾隆大怒,将和珅革去所有官职,并下旨“永不叙用”。
……
图片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蜕变之道,一方面在于对自己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在于其通过领导艺术“化腐朽为神奇”。用更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着眼于贡献,将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
面对英国商人伤及大清渔民这一事件,和珅作为前去调查的钦差大臣,在整个事件的处理和审判上,很多时候他都勇于突破常规思维,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这是他与其他钦差大臣不一样的地方。
图片
而在乾隆将和珅免去一切职务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原本和珅掌管的事务,很多大臣都无法接受,甚至是避之不及。原因就在于,和珅真正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做到无人替代的地步。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广总督始终只关注大清的国体和声威,但却忽略案件的事实和真相,尽管,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试想一下,如果大清所有的官员都如此断案,不管对于大清还是百姓来说,都无疑是一场灾难。
图片
两广总督行为的背后,是对乾隆的情绪负责,因为他始终做的是乾隆喜欢看到的事。而和珅却是对乾隆的目标负责,乾隆身为大清国君,其核心目标是治理国家。和珅对英国商人的处理,其结果是非常微妙的,此时的清朝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却迅速发展起来,两国交恶,对大清并没有任何好处。
作为一个合格管理者,和珅始终着眼于贡献,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得不一样。对于管理者来说,同样,管理者不仅要谨守本分,更要着眼于自己工作对企业所产生的贡献,在企业战略方向的正确指引下,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