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儿,也是第一次做女儿。
(个人公众号同名:生活就是一生一会)
《请回答1988》中,有段情节是这样的:德善家有三个孩子,大姐宝拉,弟弟余晖总是能够轻易得到父母的关爱,而排行老二的德善总是被忽视的那一个。金社长给德善送了炸鸡,并且叮嘱德善一定要吃鸡腿,但到了家,鸡腿却很自然地分给了宝拉和余辉;冰箱里只有两个鸡蛋,德善为了不让妈妈为难,主动说自己不吃。
宝拉和德善的生日只差三天,德善这次不想像往年一样和姐姐一起过生日,就跟母亲提了要单独过生日的想法。但妈妈考虑到家里还在还债经济比较拮据,在姐姐生日当天,依旧是姐姐插蜡烛许完愿,拿下三根蜡烛,让德善许愿过生日。德善心里委屈,乱发了一顿脾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夜晚,父亲在小胡同前等着德善,他对德善说:“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突然很想写关于爸爸的话题,就想到了《请回答1988》中的这段情节。“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正好用作这篇推文的标题。与之对应:女儿,也是第一次做女儿。
前几天一直很压抑,不想待在家也不想出门。不想让家里担心我怎么了,故而表现一副穷开心的模样。老二回来了,呆一天,犹豫间还是出了门,约了顿烤肉。坐在店里,心事重重,没胃口。和老二分开后,打电话给七七让她一起出来走走,期间说起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好,至少想的开了些。晚上回去给老二解释了一番,说因为某些原因自己实在没心情吃饭。谈起自己的心事,聊到凌晨。边聊也边想通很多事。
有些家庭问题需要我去解决。我也开始反省了自己一通。或许作为女儿,我也没有做好。
我不是一个喜欢往家里打电话的人。从小到大的内敛,也不善于表达。和妈妈关系亲近些,关于爸爸,从记事起,我好像和我爸的的关系就没好过。
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晚上常常被爸爸教着写数学题,写不出或者算错了会被打耳光,一个人留在正厅里边哭边算题是常事。这样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好像真的很怕我爸,怕到他稍微大声一点讲话,我都不敢说第二句。
初中那会儿会写日记,日记中出现最多的大概是:“爸爸很偏心,为什么总是对我这样子。”
再大些,自己开始离开家的时候,偶尔会接到妈妈打的电话,不管说些什么,但听的最多的就是:“跟你爸爸打个电话,他在家老说你。”后来这句话演变成:“和你爸爸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也给可以。”
母亲虽然有时候也多有埋怨,但一直对我们说的都是:“爸爸很辛苦,不管他怎么样,他都是你爸爸,你都要多多理解他。父母,才是那个永远无条件对你好的人。”
看着家庭关系这么些年的变化,不知从何时开始,和父亲的相处,逐渐变成了我被一种“偏见”蒙蔽,我总是单方面认为,任何问题都是他的问题,是他变了。却从未怀疑过自己是否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那天和老二聊完之后,茅塞顿开。一切都有因果,任何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果真如此。我也终于把问题的重心从我爸身上转移到了我们身上。这样想着,好像所有的误会和矛盾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
在这样的原因下,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从未真正关心过他。
也许高中之前,我对他的埋怨情有可原。但高中之后,我的想法就是太不懂事了。从来没有这种意识: 我爸得到的关心有多少,他是否也有很多无奈和不愿说的委屈。
初一,大雨,自行车胎爆了,叫醒正在睡觉的爸爸,想让他送我去学校,得到的是一顿不耐烦的严厉呵斥。于是我满肚子委屈一个人冒着大雨走路去了学校,中途看到他骑车经过,年少的幼稚和逞强作祟,我没有叫住他。我就是想让他找不到我,我宁可一个人淋湿去也不要找他送我了。转弯的路口,他叫住了我。他说,他知道我一定会经过那里,路上没看到,就在那等了。
高二上学期,在我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井冈山的冬天,每天早上七点送我上学,晚上将近十点下晚自习接我回家,就这样度过了一学期,风雨无阻。
家长会,从来没有叫我爸去过,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跟父亲相处,和母亲相处更为自在些。唯一一次,让我爸去了,他开心了好几天。
好像和父亲的关系确实不太好呢,你看,连回忆都没有多少。
他的不愿表达,我的不成熟和麻木,促使我们越来越远。我一直都知道,但我好像一直都在放任这种关系变化。虽然他嘴上说的总是呛人,但他把一切都放在了行动上。
在和老二聊天的期间,他提到有一次我开导他,要他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问题,他说那次,他父母的矛盾一下子就解决了。这次,他拿这些话重新说给我听。好像无意间,我开导了别人,自己却从未做到。
作为女儿,我做的,实在不够。微信的聊天框,没有和父亲的对话,手机的通讯录,从未打给过爸爸。只有一味单方面的无理“偏见”和越来越深的矛盾和误会。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父亲节快乐,没有和父亲聊过天,没有给父亲说过生日快乐。
和伯父简单聊了聊,他说他们那辈也是这样,和爷爷的相处更难,不过,好像这么多年也习惯了。说起“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爸”,心里一顿,替我爸感到的辛酸,而我,是这么多年从未耐下性子关心关心他的一种愧疚,不是滋味。作为女儿,我做的可以说没有。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女儿,也是第一次做女儿。女儿长大了,她想用一点点的改变弥补对父亲缺少的关心。伯父说:“小姑娘懂事了,做长辈的欣慰。”
中间的事不便详叙,在你看来也许断断续续没有章法道理,权当飘飞了思绪也反省自己,我随便写,你随便看。家庭关系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朝一夕的改变和努力,任重而又道远。
仅以此篇,想问问屏幕前的你们,你们真正关心过,那个你从未关心过的,父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