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福楼拜写的《包法利夫人》,同《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一样,选择的都是通奸的题材。这类作品中似乎是在讲通奸的必然性,为犯有通奸过错者开脱。但仔细分折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作家是从家庭扩展到了社会,导致主人公走向堕落或者毁灭的原因,是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刚发表时,就有人写信给福楼拜说:“你把你的小说埋在一堆写得好然而没有用的东西底下;人看不大清楚;需要解脱出来……”福楼拜没有回信,但在信的背面写了几个大字:“荒谬绝伦!”
可见,《包法利夫人》从一开始就被很多人误解。
《包法利夫人》的素材是发生在福楼拜身边的一起挑色事件。这个事件当时在报纸上披露出来之后,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福楼拜却从中看到了更深的东西。于是,将这起桃色事件加工成了一部客观的人道主义小说杰作。
小说中查理·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个爱慕虚荣,喜欢幻想和讲排场的人,并由此逐渐走向堕落和毁灭。但小说的关注点并不是爱玛所犯的过失本身,是爱玛这样的人物在她所处的特定社会、家庭环境中酿成个人悲剧的必然性。这也就使小说的悲剧因素从特定个体的剖析出发,扩展到了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因为所有法国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爱玛生活在外省,正是“最愚蠢、最荒谬、最盛产偏执狂的笨蛋的愚昧的舞台”;爱玛周围的人又大多是些在小营生中挣扎、让职业扭曲了思想的小人物(包括她的丈夫)。而爱玛本人却出众地漂亮,精力充沛、野心勃勃,“对一个更高的世界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向往”。很明显,她的丈夫查理没法给予自己有浪漫情调的妻子任何精神上的快乐。他是那么平庸、懦弱,这使爱玛感到屈辱。她曾对人感叹道:
“世上最伤心的事,难道不是像我一样,一辈子没有正经用处?我的痛苦如果能对别人有用的话,想着是牺牲,倒也可以自慰了。”
爱玛的生活使她的耻辱感化作了极度的愤怒爆发了。终于,急不可耐地投入到了情夫罗道耳弗的怀抱。
当爱玛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时,她感到了恐惧,她想自救,在一个傍晚,她身不由己的来到教堂。
然而,冷漠麻木的教士、凶恶阴损的高利贷商人以及薄情寡义的资产者情人,这些自私自利者一起构成了环绕包法利夫人平庸生活的冷酷无情的环境。正当她不顾一切地想从不堪忍受的环境中冲出去的时候,却发现,等待她的不是自由、不是幸福,而是将置她于死地的圈套。
包法利夫人是罪恶社会的牺牲品,是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但是她又不能不死,因为在吃人的世界上,已经再没有属于她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