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行(原创)
地摊,一直以来都是城管打击的对象。二者是天敌,水火不相容。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地摊经济,就没有城管。那么,城管应该从心底里感激地摊经济才对啊,怎么在“执法”的时候,不是温和体贴面对,而是见了面就暴力撕扯,生拉硬拽呢?
古往今来,自从有了货币交易,哪个朝代也离不开地摊经济,哪个城市也离不开地摊经济。这就好比是:再干净的人,也会去最肮脏的厕所一样,厕所虽脏,却是生活中少不了去的地方。但有些人却站出来反对,觉得地摊给他所在的城区抹黑了,丢人了。 地摊虽有不雅,可它最接地气,是劳动人民生活中少不了的。
很多人都有个习惯,到了陌生的城镇或乡村,哪都不去逛,还就是愿意逛逛当地的自由市场,这里也最能反映出当地的民俗。
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治理地摊的?
地摊虽小,却是民生的需要。 摆地摊者都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城区下岗者居多,乡村农民居多。倘若有一点儿别的办法,谁也不愿意去做丢面子的地摊生意。谁让农民本身就是靠着出售农产品过活的?下岗职工的铁饭碗被砸烂了,不靠地摊经济还有别的更好的出路吗?
曾经有上面下来检查工作,为了文明?为了卫生?相关机构连正规收费的露天集市也不准经营,不知道是来的人从不需要地摊经济?还是有检查的这几天人们可以不吃不喝?更不知道这是出自什么道理?也许这一天真的像寒食节一样,可以不用吃饭吧!但不管怎么说,我倒是觉得自食其力的人,不偷不抢,也算是为国家的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鼓励地摊经济,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民间的地摊经济和经营者才重获生机。否则,清明上河图的盛景将如何再一次展现在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