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今日头条》上读到一篇介绍习近平主席看望出席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的报道。
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
习近平总书记对委员们回忆起当年一段难忘对话。
“我那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
委员们纷纷停下笔,专注倾听。
“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
笑声里,很多委员思绪万千,他们年少时的记忆也随着总书记的讲述静静流淌。
我读了这段报道,也是思绪万千,思来想去,思想最后停留在了一则民间故事上。
从前有一对夫妻,丈夫下地干农活,妻子在家做好饭,给丈夫送到地里用餐。这天做的是黄豆小米粥,刚打开饭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男人深深吸了一口香气,便兴奋的说:“大香了!我若当了皇帝,就天天喝黄豆小米粥。”女人受到男人情绪的影响,便说:“你若当了皇帝,我就是皇后了,到了那时,我就天天坐在南房凉里纺棉花,别的什么活我也不干了。”两人在美好的梦境中开怀大笑。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了“贫困限制了人的想像力!”
现在回到现实中,从现实生活中来看看人们思想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种田,一年下来要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余下不好的粮食充当口粮,而且口粮要按国家制定的口粮标准分配,多分了就是犯错误。所以那个时候的农民根本吃不饱饭。尽管这样,人们都心滿意足。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刚刚从旧中国走来,翻身做了主人,国家一穷二白,人们都能理解,把粮食交给国家,饿着肚子心里也踏实。
后来合作社、人民公社,人们心里更踏实了,每个人都是全心全意为建设自己的国家尽力,心里仍然感觉很踏实。
跟着共产党走,没有错!这就是中国农民的信念。
现在国家富强了,农民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次农民是否应该滿足了?
没有!因为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不平等,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可是,从国家得到的报酬差距太大。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为农村老人争取养老金的呼声。
过去为什么没有这种呼声呢?那是因为过去穷,贫困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现在生活富裕了,社会进步了,国家强盛了,人们也开始敢于想像了。
国家要实现小康了,以什么为标志呢?一位政协委员说出了中国广大农民的心声:应该以建立农民退休制度为标志!
与时俱进,农民的要求是这样,我们看问题也应该是这样。一些人仍然用旧眼光看待农民,不理解农民的呼声,这种观念是很危险的。习主席说的好: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