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9节。都说修身不易,但只要具备知、仁、勇三种品性、三要素,终归是有希望修身成圣的。
知者不惑。智商高且知识丰富的人就很少会被迷惑。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走岔路,不会跑偏,不会被假坎所迷惑。
孔老夫子自己就是个高智商全科学霸,纵然如此,还得到了40岁,才自认为做到了不惑。
在知、仁、勇三品性中,孔老夫子把知放在了仁前面,排于第一。大家可以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把格物致知对应于知,诚意正心对应于仁,也是知排在了前面。
知,对应于认识天地自然,认知天道天命,为对仁的坚守打下理论基础。
仁者不忧。选择了仁德,就远离了忧愁。在正确认知天道的基础上,再揣一颗仁德的心,自然能做到对好德好色的正确选择,心境平和无忧无愁。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修得无余涅槃而离苦得乐,无忧快乐是其终极目标。而孔老夫子的仁者无忧,致多就只是个副产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修身只是基础,其真正的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打好了基石,但要去追求理想目标,在天命面前,还要一颗勇者之心。
勇者不惧。惧什么?惧处于逆境中的天命,惧待贾而无沽之者,惧"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惧"逝者如斯乎"。唯勇者,才会无所畏惧,在天命逆境中坚守!
如果说知是对自然的认知,仁则是对社会的态度,而最后的勇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
不惑、不忧、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