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其排在第19位,《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将其排在第23位,说他“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
《论语》中关于曾点(皙)的记载亦较少,只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在“曾点”条下进行了缩写,很典型。
侍孔子,孔子曰:“言尔志。”点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写得内容丰富,且极具文学色彩。全文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11·26)
“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作,站起来。“莫”通“暮”。冠者是指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沂,水名。雩(yú),舞雩是祭天求雨的地方。
孔子主张以礼让治国,但仲由(子路)、冉求(子有)、公西赤(子华)均未达到这一境界。而孔子之所以只赞同曾点(皙)的主张,也许是因为曾点(皙)所描绘的,就是孔子理想的礼乐之治下的景象。在孔子的理想中,大治的国家就应当是人民安居乐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或者如《礼记·礼运》所描述的那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而这个时候,或许孔子已经感觉有点累了,他向往那种鼓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
曾点(皙),说到了孔子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