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孔子再拜老子 > 正文

孔子再拜老子


公元前497年,孔子54岁,带着弟子子贡和颜回去拜见隐居于沛的老子。两位中华圣哲距上次在周都洛邑会面已有二十年了,这次在沛地再次相会,此时两位圣哲的思想已基本成熟。

孔子说,丘一生推广仁义,却事事不顺。丘周游列国以推广仁义,只为遇到明君,使丘得一官半职,得以有推广仁义之所。

老了说,以悠然逍遥心,生活在简朴的田园之间,自然而然,逍遥无为,非士非官。你又为何执着于仕途呢?

丘认为,人生在世,应该为官,有了官职,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否则,作为庶民,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老子说,你讲不无道理,但应适时而行。当今天下,人心堕落,各国诸侯纷争四起,又有哪国君王愿意听先生的仁义之学呢?先生的仁义之学,之所以难以推广都是因为时机未到。

人类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你我只处在长河中的点滴一粟,即使再活一百年、二百年,对于将来人类千万年的发展,都是短暂的。先生应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所谓死而不亡者寿,就是形死而神生,身虽已亡,但精神是永存的。如此,先生的学说才可以流芳百世。

丘以为人生在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广传于世,实在是一件憾事。丘还是想将仁义之学推广于人世间。

老子说,先生既立此大志,不妨一试,不管将来结果如何,也算尽力了,也不会留下遗憾。

第二日,两位圣哲坐在溪水傍,看着流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年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难知何处归。

老子说,人生于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生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终日奔忙,则本性羁伴。功名存于心中,则焦虑之情而生,烦恼之情而增。

孔子曰,丘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国乱不治,战乱不止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而感叹矣。

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畜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而为之,何劳人为啊!

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

孔子曰,可天下又有多少人,能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自道而行呢?不去教化他们,国安能自治,人安能自正呢?

孔子一直认为还是要为官,那才可以传仁义之学,才可广行善事。

老子说,先生何不学水之大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水之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无有入于无间。

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丘感概地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以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老子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老子与孔子两位圣人,在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曾多次会面!两位圣人的思想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共融之点,两位圣人最终成为了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人类历史长达二千五百年之久。

公元前486年老子隐居于邙山,他要将一生所学所悟的大道学说,写成书籍拟传于后世。但人为的一场大火将其书简付之一炬,使其悔恨不已。后经函谷关去秦传道,在尹喜的拜求下,留下《道德经》五千言。

观《老子传奇》札记。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