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从来都是看悟性,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摘自《论语·述而》)所以若有志于学儒者,则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無论那是什么,敢说。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摘自《论语·为政》)这个“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地‘发’,既是:敢说,一定要敢说,敢想,不要怕。颜回就是这样的人,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摘自《论语·公冶长》)闻一知十的成语,既从此出,此后世人评论一个人的悟性,说他悟性高,一般都会采用这个成语,既:“闻一知十”了,道理是一样的。
1.
闻一知十,固然少有,闻一知二也算一般,孔子地要求,是:“举一反三”,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一个人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认识地高度要求,与操守底线,以孔子为代表地儒家,儒学本就是一个门槛儿很高地派别,只不过孔子为了扩大当时自己在学术,与思想方面儿地影响力,才提出了“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摘自《论语·述而》)地办学宗旨,以及“有教無类。”(摘自《论语·卫灵公》)地办学理念;但这仅仅表现的是孔子,作为儒门地一代宗师地胸怀,和气魄,却并不能说明,儒家是被“無类”,和“自行束脩”者们,所发扬光大的。将儒学发扬光大的,其实是董仲舒。而董仲舒是个全才,所以,儒学真正地要旨,与精髓还真得看一个人地天赋,与悟性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的。虽然孔子也说过,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贱也。”(摘自《孟子·尽心下》)但这仅仅说明了孔子好为人师,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摘自《论语·述而》)以及孔子说的,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摘自《论语·述而》)都是在正面说明,孔子‘好为人师’的特点地证明,但也仅仅是孔子的一腔热血,满身地热忱,孔子自己比谁都知道儒学要看天赋地,有命;但这就像医生对待患者一样,我能救一个,是一个,“有教無类”,虽然有些“病”,孔子治不了,那也不是孔子及其弟子们一众之力所能够挽回的,可孔子就是个圣人,我能救一个,是一个,他便是这么想地吧,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说,他才被赋予了那句千古之绝唱,叫:“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摘自《论语·宪问》)而这也成为了历史上评价文人的最悲壮的一句话,既: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是一腔热忱,可是有点儿伪善了;道理是一样地。
2.
有人说,你怎么敢说孔子是“伪善”,我说,孔子是真善,可是这种‘有教無类’地做法,多少有那么点儿虚伪了。如果只是给人帮帮忙,给人出点儿正主义,引人走正路,上正道,那还好,可若是收徒教学,那真得看天赋,孔子自己也喜欢颜回,在孔门众弟子当中,孔子最爱颜回,用现在地话说,颜回是天才,孔子曾拿颜回跟自己去比较,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摘自《论语·述而》)说明孔子真的很喜爱这个学生。但是孔子也不拒绝“無类”,既:有教無类,这就有点儿伪善了,不是吗,道理是一样的。
3.
爱就是爱,“颜渊死,子哭之恸。”(摘自《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摘自《论语·先进》)爱就是爱,所以悲,也是真悲。这点孔子表达地很明确。但是孔子地教育,教学宽度,实在太广,太密,就像孟子述孔子说的,“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摘自《孟子·尽心下》)这句话就足以奠定孔子地‘宽广’了。也即是说,除了‘乡愿’这种“德之贼”(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摘自《论语·阳货》)孔子不教以外,绝大部分人孔子还是愿意“吾未尝無诲焉”地,这是把自己‘好为人师’地爱好发扬光大地成功案例,与先进典型之一了。道理是一样的。孔子热爱教育,热忱教学,但他亦没有给予每个人都能够“学”成颜回地奢望,与愿景,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自《论语·季氏》)说明孔子是当然知晓人地天赋,悟性,本就(天生)不一样,所以孔子地“有教無类”,是叫做:因材施教,跟什么人,讲什么道理,这即是唯一的道理,道理是这样地,一样。跟什么人,讲什么道理,这即是唯一地道理,孔子即是信仰的这条道理,所以孔子地因材施教,不能算伪善,顶多算是人家能耐大,本事大,道理是一样的。
4.
而,無论对于什么样地人,都说同一套话,以及無论对于什么样地人,都用同一组道理,去游说,去演讲,我觉那才算虚伪,以及“贼夫人之子。”(摘自《论语·先进》)了罢,道理是一样的。
5.
而,能挑大梁的,自然能挑大梁,用孔子的话讲,既为:“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摘自《论语·子罕》)道理是一样的。----作者:李率 己亥年 冬月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