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孟子说:“有些人的毛病就是喜欢事事当别人的老师。
(二十八)
孟子说:“不孝顺的情况有三种,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最重要。舜不告诉父母就娶妻,是害怕没有子孙后代。所以,君子认为这样做和禀告父母了是一样的。”
(二十九)
孟子说:“仁的主要内容是侍奉父母,义的主要内容是顺从兄长。智慧的作用是明白这两种道理而不能背离它们,礼的主要作用是对这两种道理进行调节。乐就是从这两者里面产生的快乐。快乐一旦产生就无法停止,就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三十)
孟子说:“天下人都以一些东西即将属于自己而高兴。把这些看的像野草一样无所谓,只有舜才做得到。如果不能使父母开心,就不能称为人;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愿,就不配做儿子。舜竭尽全力侍奉父母,让他的父亲瞽叟变得高兴,瞽叟高兴了天下人都能被影响。瞽叟高兴了,天下的父子关系都会和谐安定,这才算得上是大孝。”
(三十一)
孟子说:“舜出生在东方的诸冯,后来迁徙到负夏,再后来死在了鸣条,是东方部落的人才。周文王出生在岐山周原,后来死在了丰镐,是西方部落的人才。地方相距一千多里,时间差了一千多年,他们在中原地区的作为,就像符节那样类似,看来不管是前面的圣贤,还是后面的圣贤,他们的一些地方是相同的。
(三十二)
孟子说:“没有什么罪过就杀死读书人,这个国家的大夫也就可以离开了;没有什么罪过就杀死平民,这个国家的读书人也就可以迁徙了。”
(三十三)
郑国大夫公孙侨主持郑国国务,用他自己的车子帮助民众渡过溱水和洧水。
孟子听说这件事后说:“这只是小恩小惠,其实他不懂政治。如果在十一月修建简易的桥梁,十二月份修建可以过马车的大桥,百姓就不会为过河发愁了。君子只要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处理好,就算他外出清理路上的行人都可以,哪能一个一个帮助人们过河呢?所以一个领导,如果要讨好每个人的欢心,时间也是不够用的。”
(三十四)
孟子说:“国君推崇仁,没有人不推崇仁;国君推崇义,没有人不推崇义。”
(三十五)
孟子说:“似是而非的礼、似是而非的义,君子是不会那样做的。”
(三十六)
孟子说:“人不要事事都去做,然后才能将所有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