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比克文学,经典语录,心灵鸡汤,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www.dopic.net】
当前位置: 《孟子》读记 > 正文

《孟子》读记

专题: 张炉的读书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文化经典 经典语录 经典语句
作者:张炉 时间:2020-03-31 03:24:21  阅读:444   网上投稿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宋以后称“亚圣”。《论语》按照印象应该主要讲修身,《孟子》则主要是儒家学说在政治上的应用。全书内容比较散乱,多处有重复,或与历代佚失有关。

孟子学说的出发点是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制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礼是一套社会行为方式,强调尊卑上下。义似乎近似于一套礼仪(孟季子问公都子),书中定义是“羞恶之心”,不过与多处实际语境不贴合。仁智与今同。

孟子的施政纲领是“行仁政”,以仁义治国,顺从人的天性。也说是行“周政”(儒家定义的周政),“遵先王之法”。他认为地主与舞铲者相互依存,“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无养君子”。因为这种依存关系,政府必须制定合理的农商赋税,既不过轻妨碍政府职能,也不过重使百姓失养,视重税如强盗。

孟子认为君王有天下是天意,“天与之”。因此天意在君王之上,而天意与民心相通,因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要行顺应天性的仁政,有善治天下的责任。如果失职,民众可以离开,卿大夫可以诛杀君王,“闻诛一夫纣”。君王有官员任免权利,其履行治国责任的主要方式是听取民意,任用贤才。且不提倡君王对具体事务插手太多,“舍己从人”。君王要跟踪了解官员是否称职,官员也要监督君王的行为。君王与贤才互相以礼相待,互相尊重,互相选择。

经济生产上,除了合理制定赋税之外,提倡减少皇族私产,并提倡促进贸易往来。

外交军事上,孟子不主张动武,“善战者服上刑”。提倡和平,要等到敌国百姓都希望本国去占领时,才能使用军事力量。认为守国在于民心,在于善政。

鉴于战国时君王野心勃勃,孟子把“仁政”和“霸王道”结合起来。称仁政得民心民力,贤才百姓归附,足以称霸,“行文王之政,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天下”。

孟子的理想社会近乎“小康”,仁政既施,民富国强。他的理想社会实际要求每个人都有很好的道德品行,这与以性善论作为基础是分不开的。很可惜,比较信他的,似乎只有走投无路的滕文公。

除去政治内容,孟子也有很大的篇幅讲修身。建立在性善论上,孟子认为修身和学道,其目标是弄清并顺应自己的本心,“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因为天性相同,孟子认为修身可以拿古圣人做目标,“尧舜与人同耳”。修身之后齐家;齐家之后治国;治国之后,方能平天下。

齐家也要合道,“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家庭关系上,孟子提倡互相包容理解,不要求全责备,甚至以情枉法也可以理解。强调子女要顺从父亲,但也指出要分情况,“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与朋友交,孟子提倡“友其德”,“交以道,接以礼”。判断他人是否为君子,包括看君王是否仁义,看行不看心,“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修身部分中很多是讲君子应不应该、应该以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入仕。孟子提倡积极入世,“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他认为君子要行正道而不求爵禄,不在意名声,因为“有命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另一方面,他认为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与修养正相关的,“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也因此,“位卑而言高,罪也”。他认为只有在君王足够尊重时才可以入仕,而尊重的方式就是以礼相待并委以国事。否则就只是“豕交”、“兽畜”,是不应该入仕的。

除去主要内容外,《孟子》中也提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如周政中对爵位俸禄的处理,如对教育,“君子之教者五”,提倡教育方法多样。还有对宗教,“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可以说中国的神简直是合同工了,这与孟子对君主地位的看法倒是一致的。

孟子正当杨朱、墨翟学说兴盛之时。我没有读过他们的学说,根据《孟子》里的只言片语,杨朱主张自由、为己,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之;墨家主张兼爱,提倡奋力为他人谋福利,哪怕自己吃亏。孟子认为儒家取中间,而且是灵活摆动的。也就是说,孟子认为舍己为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推崇的,不宜太过。其实纵观孟子的学说,在很多地方是摇摆不定的,比如规定了上下尊卑,又说“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即定义了一些可以名正言顺跳过尊卑对上级起限制作用的行为。这种灵活性一方面让孟子的学说相对杨墨的似乎更加令人信服,另一方面这种模糊性使得很难提出一套具体的规范。孟子自信他的学说是高于杨朱和墨子的,因此不必去争夺,君子自然会弃杨墨而归儒,“归,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里的孟子是可爱的。他自信,“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舍我其谁”;他嘴毒,拒绝曹交之后,还对人说我不教他也是一种教育;他与弟子间言笑无禁,“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这样一个聪明傲气,又勇于进取的人,却在《孟子》的最后一节发出感叹,“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一股救世无方的苍凉末路感,不由得人不唏嘘。

而对于我自己,我想取他讲修身中的一句自励,“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