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讲了一个失去一只脚的人的故事。
这个人叫申徒嘉,和子产都是伯昏无人的弟子。申徒嘉、伯昏无人都是庄子虚构的人物,而子产是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孙子,曾是郑国的执政,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郑简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郑穆公之子司徒子孔执掌政事专断引发郑简公的不满,也引起郑国人的担忧,于是子展、子西就率领国都的人讨伐他,杀了他并分了他的家产,时郑简公年幼,“子展当国,子西听政,立子产为卿”,子产开始登上郑国政治舞台。庄子在这里记载子产的事,当然也是虚构。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子产曰:“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子产是执政,是郑国的卿,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偏偏有一个一条腿的同学,这让子产觉得很难为情。因此,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咱们尽量不要一起走哈。
但是,课还得上。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同室、同席坐在一起。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现在我要出去,你可以留下呢,还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个国家执政却不回避,你是想跟我平起平坐吗?”子产终于说出了他的意图。申徒嘉是失去一只脚的人,地位低下,而子产位尊,不愿与之同步,所以说了这么一段话。“违”是回避的意思。齐是跟……齐一、一样,向……看齐的意思,“齐执政”就是跟执政大臣齐一,即把自己看得跟执政大臣一样。
申徒嘉说:“先生的门下,竟然有这样的执政吗?你得意于你的官位而看不起别人吗?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尘垢就不会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了。常和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你到先生这里来学习先生的大道,却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鉴是镜子。固,岂。申徒嘉的意思,伯昏无人门下没有贵贱之分,要分贵贱就不要到这里来拜师从学。“说”通“悦”,喜悦。后人,即以别人为后,含有瞧不起别人的意思。大者,这里指广博精深的见识。“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与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之意同。
子产说:“你都这样形残体缺了,还要跟唐尧争善。你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吗?”申徒嘉失去的那只脚,应当是因为他犯了罪而受到的刑罚,因此,子产的意思,你不去好好反省一下,却还要跟我争辩。计是计算、估量。反,反省。
申徒嘉说:“人犯了法,之后为自己的过错辩解的,认为不应当受到刑罚的人多;不为自己的过错辩解,认为应当受到刑罚的人就很少了。知道事情无可奈何,而能安下心来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的射程之内,正当中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被射中的地方,绝大多数人会被射中,但是也有不被射中的,这就是命。有完整的双脚的人笑话我这个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听完勃然大怒;可是当我来到先生这里,我便没有了怒气,恢复到了常态。这不就是先生用善道来教化我的结果吗?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他从不曾感到我是个断了脚的人。现今你和我以德相交,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是很错误的吗?”羿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善射者。彀(gòu)是张满弓弩,“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申徒嘉的意思,这个社会中,人人自危,很难逃得过不受惩罚。在《人间世》篇,楚狂接舆对孔子说:“方今之时,仅免刑焉。”也是这个意思。中(zhòng)地,最易射中的地方。怫(bó)然,勃然,发怒的样子。“废然而反”的意思是怒气消失,没有怒气了。
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立刻改变了脸色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子产的意思,我知错了,请不要再说了。蹴(cù)然是恭敬不安的样子。“子无乃称”,意思是你不要再说下去了,称即说。
一个有着很高道德的人,还会去在意一个人有没有脚吗?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一个有德的人,能够认清时空发展的规律,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发展轨迹。人生于世,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申徒嘉和楚狂接舆说的,能够不受到刑罚,就算是幸运的了。但是,有德的人,能够明白一些事情明知不可奈何,但能安之若命。在《人间世》中,庄子曾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